「巴西是什么人种」拉丁美洲有哪些人种?他们之间存在种族主义吗?

      回答之前,先说一个重要的人类学常识,我们日常所说的种族是一种社会建构,不是一种生物区别。
      有答主一上来就提到“国际通用的三分法/四分法”,而事实是三分法/四分法是19-20世纪适应殖民主义政治利用的产物,要理解这种分法的局限性和建构性并不困难:我们学过高中生物都知道基因型和表现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生物学意义上的种族分类是基于基因型的同源,社会建构的种族分类却是基于表现型的相似,而传统的三分/四分法就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建构种族。我们不妨想想,为什么“肤色”这个要素被如此地突出了呢?说到底难道不是因为,肤色和殖民主义划定的世界秩序紧密相关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学开始对原先建立起来的种族分类进行质疑,到了今天,主流学界已经摒弃了粗暴的肤色N分法,然而不幸的是,在很多学校和百科全书中,这种过时理论仍然大行其道。显然,这不仅是某种历史的遗留,还是因为它仍然能够作为当代世界秩序划分的某种理论基础。
      但是,既然一种分法是社会建构的,那么它就不可能具有普适性。不同社会和不同文化环境都可能有自己不同的建构。我们首先以美国社会为例,美国的种族观念最大的特点是降格继嗣——跨族群交配产生的子女会被归入少数群体。很多网文常用的一个词是“一滴血原则”,不过事实上只有部分州仍然在字面意义上严格执行该原则,总的来说美国社会并没有那么死板。但是降格继嗣确实是美国社会种族观念的一大特征,而这种规则本质上是维护美国社会不平等秩序的一种手段。但由于美国是当今西方国家的一个代表,很多人都无法正确认识到,美国的种族建构是特殊的,在世界范围内根本不具代表性,就跟传统的肤色N分法一样。
      在拉丁美洲,极其多元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创造了不同的种族建构。在继续读下去之前,请把那套死板陈旧的种族观念抛到脑后,如果可能的话,最好一劳永逸地扔进垃圾桶。在思考有关拉丁美洲的问题的时候,有句话强调一万遍也不为过——请不要拿美国社会的模式嵌套和想象拉丁美洲。
      首先,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拉丁美洲人口的历史背景。
      拉丁美洲最大的特点是,混血众多。不过此处说的是地区总的特点,而不是所有国家的普遍特点,例如阿根廷和乌拉圭这两个19-20世纪形成的欧洲移民国家,欧洲裔就占到绝对的主导。但是就拉丁美洲整体而言,它是印第安人、欧洲人和非洲人混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关于拉美各国种族(生物意义上)的基本情况和判定思路,以及混血人口众多的历史原因,我已经在之前的两篇回答中有所解释,我在此就不重复了。请不了解的朋友先移步这两个回答。
    莱茵行宫伯爵:为什么北美不像拉丁美洲那样有很多欧洲白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后裔?
    莱茵行宫伯爵:为什么巴西那么多黑人而阿根廷全是白人?南美其他国家的人种是怎么演变的,土著印第安人怎么样了?
      本回答关注的问题是,拉丁美洲的种族建构是怎么的,这个问题就是对题主关于拉美种族分类以及拉美人种族态度的解释。
      先说重点:
      1.就拉丁美洲整体而言,种族类别数量极多,种族划分的排他性较小,而且更多是一种获致地位而非先赋地位。
      2.在巴西,基本不存在降格继嗣和种族厌恶的传统。
      3.在西语美洲,种族建构的传统来源于西班牙殖民时期的种族等级制(SistemadeCastas),在独立之后该制度陆续被各国废除。但是由于各国历史和现实的不同,种族观念差异很大。
      在美国,描述种族分类的词汇主要就是三个或者四个,然而在巴西,已经发现的用以描述种族分类的词汇超过了五百个。美国人类学家康拉德.科塔克在巴西东北部的阿伦贝培(一个只有750居民的村庄)就观察到了40个不同的种族词汇。相较于美国的种族建构,巴西人关注除肤色以外的更多表现型,例如发色、眼色、面部特征,而且今日巴西的种族类别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的特点:
      1.种族主要是一种获致地位,因此可以伴随后天表现型的改变而改变。例如一个人皮肤被晒黑,或者湿气导致头发打了卷儿,抑或只是染了个发,就有可能改变他人对自己的种族称呼。我们不妨看看以下词汇,branco(白人)、claro(浅色人)、louro(金发人)、sarará(浅肤色红发人)、mulatoclaro(浅黄褐色人)、mulato(黄褐色人)......
      2.种族和社会地位基本不挂钩。由于混血的普遍性,巴西人在心态上基本不在乎一个人的种族成分。虽然也曾是一个奴隶制社会,但是巴西没有种族隔离和降格继嗣的传统,同时也没有种族厌恶的心态,这是殖民地时期至今五个世纪发展的结果。
      在殖民时期的巴西和西属美洲,种族建构的一个共性就是,西葡殖民地社会在观念上承认混血种人的存在(而降格继嗣原则与此恰恰相反)。但巴西和西属美洲的区别在于,巴西未发展出一套成型的种族-阶层挂钩制度,而西属美洲(还有菲律宾)则发展出了这样一种制度,即种族等级制(SistemadeCastas)。
      Casta这个词事实上是英文Caste的来源,直译为“种姓”,因此也常有翻译把西班牙殖民地的Casta翻译为“种姓”。在此,我不希望读者把对于印度种姓制的印象嵌套到西语美洲,因此还是翻译使用“种族等级制”这一称呼。在这一制度当中,种族被视为一个先赋地位,而且被期望和社会阶层挂钩,被视为一种天然的秩序。在18世纪的新西班牙总督区,有很多描绘种族等级制的画作,以下就是其中之一。
      在种族等级制当中,祖先不同的人被做了排列组合,标定了天生的高低贵贱,并赋予许多形形色色的名字。但是,种族命名细分法在逻辑上就蕴含了其必将消亡的种子,原因如下:
      1.随着混血的普遍性和复杂程度的演进,名字变得越来越繁杂而且不实用。
      2.大量的混血非婚生子难以标定名称。
      3.最重要的是,由于理论上种族和社会阶层挂钩,而现实当中存在普遍的社会流动,因此有很多人因为地位上升或者下降而被纳入了不一致的种族名称。种族等级制度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
      因此无论是在把种族制度化的西属美洲,还是在没有制度化的葡属巴西,到了梅斯蒂索人(混血种人)高速扩张的18世纪,种族细分命名都已经濒临瓦解。西语美洲各国在19世纪纷纷从法律上废除了种族等级制,但是与此同时,制度化的种族观念却仍然是西语美洲的一种普遍遗产。在秘鲁和玻利维亚,上层白人精英长期把自己同印第安人与梅斯蒂索人构成的广大群众隔离开来;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中美洲——长期的种族藩篱和不信任感也是20世纪危地马拉玛雅人屠杀的动因之一;在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国,种族依然和社会等级有着明显的相关关系,大多数印第安人都被压制在社会底层;至于白人占到绝对多数的阿根廷和乌拉圭,血统依然是某种值得夸耀的资本。
      但是,一概而论的事情总归是不存在的。不同的西语美洲国家终究还是有各自不同的国情,1920年代后的墨西哥开始强调自身作为梅斯蒂索民族的身份,对于印第安人的重视也在秘鲁和玻利维亚逐渐升温,在巴拉圭,瓜拉尼-西班牙的混合则是民族精神的基础。拉丁美洲自身也有种族问题,但是它要比美国温和,形式上也和美国有着千差万别,因为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种族建构。
      关于巴西种族意识的形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阅读我的另一个回答:

巴西是什么人种
    拉丁美洲有哪些人种?他们之间存在种族主义吗?

一、巴西以什么人种为主

    混血人60%,我查的地理课本

二、为何巴西黑人较多而阿根廷白人较多?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过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写答案不是为了名,不是为了利,甚至不是为了答疑解惑,乐于助人,而纯粹是因为看不下去。
      所以,我来写答案了,以下是我的答案。
      先说结论:巴西和阿根廷在现代的种族构成都是历史过程的产物——巴西在16-18世纪的殖民地时期是以种植园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通过奴隶贸易从非洲引入了大量黑人,随后又在1870-1930年间的移民潮中吸引了大量欧洲移民;阿根廷在16-18世纪的殖民地时期则是一个地广人稀的边缘地带,但是同样在1870-1930年的移民潮中吸收了大量欧洲移民。巴西是殖民地时期种植园经济和独立后移民潮的双重产物,而阿根廷则基本完全是19-20世纪欧洲移民的后裔。
      在比较巴西和阿根廷的时候,首先必须要注意到的一个基本历史事实是,阿根廷是个非常年轻的国家,而巴西相对来说是个更古老的殖民地。在西班牙殖民时期内的大多数时间,阿根廷都是一个偏远而且不受重视的边缘殖民地,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阿根廷没有殖民者重视的矿产。
      2.阿根廷没有人口众多、社会高度组织化的原住民,这意味着当地的劳动力资源稀少而且难以控制。游牧的原住民同时也从反面意义上发挥作用,他们不断攻击殖民者建立的农庄,让殖民者难以定居,活动范围基本局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及其周边。
      3.在拉普拉塔总督辖区建立(1776年)前,阿根廷隶属于秘鲁总督辖区,但布宜诺斯艾利斯作为面向大西洋的港口,会影响利马对于南美洲贸易的垄断地位,与此同时葡萄牙人和英国人把拉普拉塔河地区视为一个薄弱环节,经常在此从事走私活动。出于保护自身利益的目的,总督辖区长期限制布宜诺斯艾利斯,禁止它从事贸易出口活动。
      在1816年阿根廷独立时,全国的人口只有50万出头,而同一时期的墨西哥有超过600万的人口,巴西有400-500万的人口。在比较的意义上可以说,阿根廷这个人烟稀少的殖民地,其历史是从独立后才开始的。
      接下来我们对比两个数字,在1869年,阿根廷的人口大约为180万;在1947年,阿根廷的人口大约为1600万。80年内,阿根廷的人口增加了近10倍,怎么做到的?两个字,移民。在1870-1930年间的欧洲移民潮中,累计有400万欧洲人移民到了阿根廷。在这些移民当中,人数最多的是意大利人(超过2/5),其次是西班牙人。这些移民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数量完全超过了移民潮之前居民的数量,仅在1913年一年,就有13.5万移民抵达布宜诺斯艾利斯,超过殖民地时期近200年移民的总和。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给出论断,阿根廷是个19-20世纪形成的欧洲移民国家。
      回过头来,我们来看巴西。巴西殖民地建立于1500年,这块殖民地在葡萄牙殖民帝国中的地位是逐步擢升的,随着葡萄牙的亚洲贸易地位被荷兰和英国夺取,以及1580年后蔗糖繁荣百年周期的开始,巴西的蔗糖种植园越来越受重视,而种植园经济正是巴西殖民地社会的基础。
      蔗糖种植是劳动密集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但是巴西的印第安人也是相对稀少而且社会组织化低的,不足以供殖民者控制和使用,因此葡萄牙人的做法就是,大量引进非洲黑奴。巴西长期都是奴隶制社会。
      在1822年取得独立时,在巴西的400-500万人口当中,白人占不到1/3,印第安人约有80万,其余的均是黑人和混血儿。在当时的巴西社会中,奴隶至少占到人口的30%。
      不过,巴西的人口结构很快受到了一次重大事件的影响,那就是前文说过的移民潮。在1870-1930年,累计有200万欧洲人移民到了巴西(主要是巴西南部)。这个数字在拉丁美洲仅次于阿根廷。
      接下来顺带解答题主关于拉丁美洲国家人口构成的问题。拉丁美洲是个种族、文化、历史极其多元的地区,各个国家之间也因为不同历史传统的存在而千差万别,因而,在思考拉美问题时,有两条大忌:
      1.拿美国模式嵌套拉丁美洲。
      2.把拉丁美洲视为一个铁板一块的,内部缺乏差异的模糊整体。
      只要不犯这两条大忌,愿意读书,我们就能好好交流。
      拉丁美洲各国的种族人口结构也是有一定规律的,因为种族人口结构都是历史的产物,而历史传统则是可以被按地区或经济特点归类的。
    答主把拉美的历史传统归四类如下:
      1.中部美洲(Mesoamerican)传统,这是一项基于印第安文明的传统。该传统以墨西哥中南部-危地马拉为中心。墨西哥和中美五国基本完全是由印第安人和梅斯蒂索人(印欧混血)组成的国家。此项传统越强烈,印第安人和梅斯蒂索人的影响就越大。
      2.安第斯(Andean)传统,这也是一项基于印第安文明的传统。该传统以秘鲁山区-玻利维亚为中心。秘鲁和玻利维亚具有高比例的印第安人居民(占近半人口),靠近该传统中心的地区,包括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智利中北部,都有着占到人口多数的梅斯蒂索人。此项传统越强烈,印第安人和梅斯蒂索人的影响就越大。
      3.加勒比(Caribbean)传统,这是一项基于种植园经济的传统。该传统以海地岛为中心。包含加勒比岛屿、巴西、美国东南部,并影响中美洲、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秘鲁的海岸地区。此项传统越强烈,非洲裔及穆拉托人(非欧混血)的影响就越大。
      4.南椎体(SouthernCone)传统。这是一项基于19-20世纪欧洲移民潮的传统。该传统以拉普拉塔河流域为中心,包括阿根廷和乌拉圭(两个晚近形成的欧洲移民国家)、巴西南部、智利。此项传统越强烈,19-20世纪欧洲白人移民的影响就越大。
      归类完成之后,分析和记忆拉丁美洲国家的种族与历史关系时,就可以采用这套标准。例如巴西是加勒比传统+南椎体传统;哥伦比亚是较强的安第斯传统+一定的加勒比传统;哥斯达黎加是中部美洲传统+加勒比传统等等。
      不过,有两个国家的状况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特别记忆。其一是古巴,该国传统上的经济基础是蔗糖种植园,因而具有较强的非洲裔影响,但是在19-20世纪同南椎体国家一样引入了大量欧洲移民(主要是西班牙人),因而欧洲裔影响要明显强于包括多米尼加在内的其它加勒比国家;其二是巴拉圭,该国虽然地处拉普拉塔河流域,但是地处内陆,长期比较封闭,因而引入移民很少,另一方面,由于该国有瓜拉尼人传教区的特殊历史背景,其国民基本都是瓜拉尼-西班牙混血。可参见我的另一个回答莱茵行宫伯爵:美洲原住民中,有哪些族裔和白人关系比较好,之后白人对他们还不错?(或者没有太为难他们)?

三、拉丁美洲有哪些人种?他们之间存在种族主义吗?

    拉丁美洲有哪些人种?他们之间存在种族主义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20230712@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Li2023071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