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回答】吴清源为什么三次改变国籍?

    我想偏个题,那个年代不仅有“棋圣”吴清源,还有一个“棋王”谢侠逊。
    谢侠逊,中国象棋运动的开拓者,也是中国国际象棋的先驱,人称“百岁棋王”。名宣,小名卿源,原字弈算,以示个人爱好,后改字侠逊,号烂柯山樵。浙江省平阳县人。出生于腾蛟凤巢,定居于平阳县城。自小承庭训,13岁曾读私塾,因家境贫寒而退学。1908年报考小学师资,任白沙小学教员,翌年任教湖门小学。后经戚友帮助,考入温州师范学校,未三月,历父病故辍学,后任教于龙湖小学,担任教育会书记。
    6岁从父学棋,10岁开始读象棋古谱《韬略玄机》,棋艺享誉乡里,人称“棋中神童”。13岁与温州棋魁陈笙战成平手,名噪东瓯。后与林奕仙互相切磋。青年时代曾把道光以来的国耻排成残局,以倾吐爱国之心。1912年为上海《时事新报》象棋栏撰稿。1915年,经黄群介绍,任上海《时事新报》馆办事员,后受聘为《时事新报》、《神州新报》、《新闻报》、《大公报》象棋专栏编辑。1918年,在上海力挫群雄获中国象棋个人冠军;1926年被推为全国棋坛总司令,称“中国棋王”。1928年首创介绍象棋比赛实况、可供观众欣赏的挂式大棋盘,此创造后被推广向全球。他触类旁通,初学国际象棋即连获胜局,上海“万国象棋会”董事英人杰克逊(J.A.Jackson)不胜钦佩,破例邀请入会,成为“万国象棋爱好”中第一个中国会员。1929年至1931年,三次国际象棋大赛中,斩关夺隘,势如破竹,连连夺冠。1934年访问新加坡,与英国军人国际象棋冠军亨特表演赛获胜,轰动一时。1935年在广州以18胜1和1负的成绩获得中、英、美、德、奥五国“银龙杯”国际象棋大赛冠军。
    芦沟桥事变发生一个月以后,上海发生“八·一三”事变,日寇大举侵华。谢侠逊虽年已半百,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决心为抗日救亡尽一份力量。他将妻儿送回平阳老家,只身来到南京请缨救国。无奈国民党当局对此置之不理,谢侠逊报国无门,心急如焚。后逢国民党政府准备派五位巡回大使出国募捐,其中赴欧美四人已定,惟去南洋的苦无适当人选。谢侠逊找到邵力子,毛遂自荐。邵力子为他忧国忧民的精神所感动,答应为之保荐,并题词相赠:“胜者所用败者之棋,明乎此义,复兴中国何难哉!”张治中也赠题词一帧:“虽剩一兵一卒,亦必抗战到底,必得胜利而后已。”冯玉祥手书“象棋国手”以勉。
    谢侠逊从菲律宾到印尼,又从印尼到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取道缅甸回国,从1937年11月至1939年,历时两年。谢侠逊以弈棋形式在侨胞中宣传抗日救国,为慰劳抗日伤兵、救济难民募捐,计得捐款5000多万元,及许多金银行珠宝首饰。先后归国参加抗战的华侨3300余人。
    抗日战争时期,曾作为国家特使只身两度赴南洋诸国以弈棋形式,宣传抗日救国,动员侨胞为祖国募捐,支援抗日,为祖国神圣的民族解放大业作出贡献,被誉为“古今以来以象棋报国之一人者”,周恩来曾赞誉他为“爱国象棋家”。由于他积极宣传抗日,曾遭国民党特务殴打致重伤。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谢侠逊历任上海市体委委员、第一届全运会棋类竞赛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象棋锦标赛总裁判、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国象棋协会副主席等职。
    1985年,谢侠逊百岁寿诞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三代目题词“百龄高手、永葆青春”,以示祝贺。
    1987年12月22日,一代棋王谢侠逊病逝于上海。
    我想说的是,置身事外的我们当然不能站在道德高点去贬低他们,毕竟在那个迫不得已的年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奈,但是如果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这片养育了自己的土地,为这片有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的土地做些什么的话,为什么不呢。逃避现实只醉心于自己的世界确实挺安逸,可惜我学不来,呵呵。
    最后,向两位棋界大师致敬,愿另一个世界再无世俗纷扰,能安心做自己喜欢的事。创建于11:44

吴清源为什么加入日本国籍
    吴清源为什么三次改变国籍?

一、围棋大师吴清源为什么加入日本国籍

    不要上纲上线过于渲染这件事,他只是为了生活方便被迫如此(继续围棋修业、利于自身安全、便于孩子上学及就业等)。

二、吴清源明明是日本人为什么一直说他是中国人

    吴清源自1939年的“镰仓十番棋”开始独霸擂台,连续15年,将日本所有一流棋士与之对局的交手棋份,不是降为相差一段的先相先,就是降为相差二段的定先。这16年,是他建立辉煌业绩的全盛时代,因此被称为“昭和之棋圣”。
      1987年,日本“围棋俱乐部”征求六位超一流棋手加藤正夫、武宫正树、林海峰、赵治勋、小林光一、大竹英雄的意见:谁是围棋史上最强者?
      赵、林、武宫、加藤异口同声地回答说是吴清源。小林和大竹则认为,历代的高手们处在不同的年代,要作比较是很困难的。如果非要问谁最强,大致可以列举三位:道策、秀策、吴清源。[编辑本段](五)主要著作  《新布局法》(与木谷实合作)、《吴清源全集》、《吴清源自选百局》、《名局细解》、《吴清源打棋全集》全4卷、《以文会友》、《中的精神》等。[编辑本段](六)门下弟子  林海峰
      芮乃伟[编辑本段](七)川端康成笔下的吴清源  《名人》是观战的产物,也是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他写的是日本最后一位名人秀哉之死。其中有写到吴清源的地方:
      昭和七年,我和直木三十五在伊东的暖光园看见吴清源同名人对弈,名人让二目。六年前的那个时候,他身穿藏青色底白碎花纹的筒袖和服,手指修长,脖颈白皙,使人感到他具有贵族的睿智和哀愁,如今又加上少僧般的高贵品格。从耳朵到脸型,都是一副高贵相。过去从未有人给我留下这样的天才的鲜明印象。

三、为什么围棋大师吴清源要加入日本国籍?

    多方面的因素,总得来说就是为棋痴狂加上局势所迫。从吴清源学棋开始慢慢说。
    首先吴清源母亲除了吴清源还带了好几个孩子,印象中是一家五口,生活贫困是自然的。其次因为吴清源从小便展现出超乎常人的围棋天赋。当时中国的一众围棋大家被从日本而来的中流棋手杀的尸横遍野而苦恼没有出头之人。而吴清源棋力超过自己师傅也就是中国当代国手顾水如,并打遍中国无敌手时,年仅13。
    “中国出现了一位天赋超凡的13岁围棋少年。"——信息流入日本围棋界的同时自然也传入了当时的日本围棋大师濑越宪作耳中。
    濑越宪作看了吴清源的对局棋谱后欣喜若狂,因为他发现了一位足以改变当代围棋界的明日之星。便请自己的高徒桥本宇太郎四段前往中国邀请吴清源来日本学棋。
    当时中日两方关系正持续恶化,邀请吴清源来日本学棋的计划艰难不说,吴清源的母亲是否同意自己孩子走上下棋的道路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邀请方是这样打消吴清源家中顾虑的——每月发放固定工资并为吴清源母女子们提供住所。这对处于炊米之难的吴清源家庭显然是极具诱惑力的。
    最后因为各种事情延后,好像是吴清源15岁时,与母亲与其她两三位女儿去了日本,又过了几年,吴清源家庭剩下的儿女也都去了日本。
    吴清源的成神之路也正式开始。
    日本围棋段位规则极为复杂,吴清源初定段之时,就因为定段问题发生了争议。最后因为战胜四段棋手一位,五段棋手一位,并被授与三子让先胜与本因坊秀哉而定位三段。
    先说这些…闲了继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20230712@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Li2023071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