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为什么辞职,次贷危机是怎么回事?

    不请自答,先说一下我个人对于次贷危机的理解,次贷危机实际上是信贷违约所导致的流动性危机。
    要了解次贷危机,还是要从次贷危机前的情况说起。起初如果美国人要申请购房贷款或者信用卡或者购车贷款,放款机构都会进行较严格的审核程序,毕竟借出去是自己的钱,而且是较长期的借款(尤其是车贷和房贷),有违约风险,放款机构会对申请人做一些调查(比如收入情况、是否有配偶等背景调查),并且在放贷后会持续跟踪贷款的还款情况,这些都是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申请到一笔贷款是有一定门槛的,当然,违约情况也维持在一个可控范围。
    直到美国金融行业开发出了一个ABS(AssetBackedSecurity)的产品,这是美国金融创新的一部分,它实际上是将现有的资产做了证券化,让其可以自由交易。有了这样的产品,银行便可以将手中给客户的信用卡贷款、车贷、房贷打包后直接出售,这样一方面改善了银行自身的流动性(简单地说就是手上有了现金),另一方面将信用违约的风险转嫁给了资产购买方。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银行给客户A一笔30万美元的信用贷款,约定20年内还清,假设到期后连本带息共需归还35万美元,银行通过ABS产品可以将这笔贷款卖给其他金融机构(当然,以一个低于35万美元的价格),这样银行便拿到了现金也转嫁了贷款违约的风险,买方也已一个较低的价格买到了资产,在不违约的情况下等着客户归还本息即可盈利。
    这样的金融产品固然可圈可点,交易链条上的各个参与者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客户拿到了贷款,银行不仅放款成功有盈利,风险也得到了转嫁,买方也已较低的价格拿到了资产,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最初放款机构的风险偏好被极大程度地提高了,也就是放款机构开始放松贷款审核、降低门槛(因为放款后就能将风险转嫁掉),于是更多地人可以申请到贷款,即便是那些没有偿债能力的人,部分机构甚至可以帮助购房者0首付购房,房价上涨,泡沫便这样形成。
    投资银行(高盛、大小摩这些金融机构)在这样的链条中担当了一个中间人的角色,他们将放款机构的资产买过来,打包成CDO(collateraldebtobligations,抵押债务,实际上就是ABS产品),卖给世界各地的投资者,包括各种主权基金、养老金等,当然,这些投资者也不傻,也不会轻易就购买这些产品,于是投资银行便找到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穆迪)为产品做评级(在金融行业,资产所对应的风险是定价中的重要考核因素,风险越高收益就越高,反之亦然,评级便是资产风险的一个重要量化参考指标),到最后基本上给评级机构一些钱(次贷危机前的几年三大评级机构的收入也随之暴涨)再做一些沟通便可以拿到3A评级(和美国国债的评级持平),这样,投资者便可以“放心”投资喽。当然,投资银行的人何其聪明,他们知道这些CDO肯定是toxicassets(有毒资产),他们甚至在邮件中将这些资产称为“pieceofcrap”(一堆垃圾),于是,他们便给这个产品买保险(CDS,Creditdefaultswap,信用违约掉期),这个产品就是保证在信用违约发生的时候由保险公司负责给投资者偿付收益(投资银行转嫁风险),完美!!
    但是,光有这些问题还不足以导致08年的次贷危机,还有另外两个因素:
    1、投资银行的杠杆率,什么杠杆率?打个比方,我手上只有2000块钱,我将1000借给了A(假设到期还1100),在A还没有还钱时我通过CDO将A的1100还款义务卖给了B,拿到1050,然后我又借给了C1000,然后卖给了D,在这个案例中,我手上最后只有1000块现金,但是却产生了3000块资产(1000现金+A的1000+C的1000),于是我的杠杆率变成了3,B和D的业务是我的负债,我有偿付义务,那么如果A出现了违约(即1/3的资产违约),则我手上便只有1000现金+C的1000,刚好够付B和D的钱,如果A和C同时违约,我便破产了,即资(资产)不抵债(债务),当杠杆率越大的时候,风险越大,想象一下杠杆率是30倍,只要发生1/30的资产违约或者缩水,便破产了。在最高时期美国投行的杠杆率达到了33倍,即3%的违约或资产缩水就可以使公司破产;
    2、保险机构的承保策略。一个大的错误都是由若干个小的错误造成的,美国保险机构的承保策略就是另一个错误所在,一般情况下,保险只卖给资产的所有人,比如我给一栋房子买保险,那这栋房子一定是我自己的。但是,美国的保险公司允许为别人的资产买保险,比如A买了房子,现在B也可以为A的房子买保险,当A的房子受到损坏,根据B买的保险条款,B也能拿到赔偿,相当于***。正是因为这样的策略,到最后各大投资银行在明知道CDO会出现大面积违约的情况下,开始大力买入保险公司的CDS,这样在出现违约后就能从保险公司拿钱,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保险公司破产!!所以我们看到,当美国政府批准了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后,很大的一笔钱到了保险公司账上后直接汇入了各投资银行的账户里,这就是CDS惹的祸!!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住房贷款出现大量违约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出事了,雷曼兄弟旗下的基金遭到大面积赎回,市场也出现了针对雷曼兄弟的挤兑,股价暴跌,很快便出现了流动性危机(就是手上没有钱了),其他的金融机构(如美国银行)也都在计算一旦雷曼破产自己也会不会跟着破产(各金融机构都会相互之间持有资产,如果其中一家破产,则这些资产都无法尽数收回,加上一些可能的不良资产拨备,也会间接地影响其他金融机构的偿债能力)。
    纵观整个危机,各个环节都埋下了问题的种子,带来的问题也是整个金融系统的问题,金融监管机构难辞其咎。所以在金融危机后巴塞尔资本委员会就针对次贷危机发布了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一些指标,这当中最重要的便是LCR(LiquidityCoverageRatio)和杠杆率(LeverageRatio),鼓励金融机构配置评级较高的国债和部分企业债,以更加量化和主动的方式管理自身的流动性。
    以上便是我对次贷危机发生原因的了解,如果有兴趣可以再看一些纪录片,网上有很多,《Insidejob》等,讲得很全面。

贝尔为什么辞职
    次贷危机是怎么回事?

一、次贷危机是怎么回事?

    几年前,坐拥资金的投资客苦恼怎样钱滚钱
    往常他们都会到联邦储蓄银行买美国公债,他们相信那是最安全的投资方式
    但是,因为网络泡沫与911事件的影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将利率降到1%以保持经济强势。1%是非常低的回报率,所以投资客们决定退出。从另一角度看,华尔街的银行则能以1%低利率从联邦银行借钱,加上从日本、中国与中东来的热钱,以及无数的廉价贷款,这让银行借钱更容易,让他们疯狂操纵金融杠杆。
    金融杠杆是利用借钱来扩大交易利润,这是它的原理:
    一般交易中,一个人花了1万买了一个盒子,然后他用一万一的价格转手卖给别人,他因此赚了一千,是笔不错的交易。不过,如果利用杠杆操作,一个有1万块的人向别人借99万让他总共有100万,然后他用这100万买了100个盒子,再以110万的价格卖给别人,赚来的钱一部分还当初借的99万,以及1万的利息,因此他用这一开始的1万,赚了9万。跟赚1000块比起来,杠杆操作让他看起来更会赚钱。
    这是银行赚钱的主要方式。
    所以华尔街接了一堆贷款,赚大钱,变得富裕无比。然后再还钱。
    投资客看到这样的情况,也想分一杯羹。这让华尔街想到一个点子。
    它通过房贷将购房者和投资者连接起来,这是它的运作方式:
    一户人家想要一套房子,他们开始存首付(DownPayment)的钱并找到贷款经纪人。贷款经纪人让这户人家与放款银行接头,借此赚取一笔丰厚的佣金。这户人家买了一套房,成为了购房者。这对他们很不错,因为房价似乎一直在上涨,一切运作地很顺利。
    有一天,放款银行接到投资银行的电话,说要买这个贷款,放款银行于是将债务卖给投资银行,并从中赚了一笔钱。投资银行于是再借了一大笔钱,买了更多债务,然后把它们放在一个盒子里。这意味着它每个月可以获得来自盒子中所有购房者的房贷付款。
    然后它开始施展金融魔法。基本上只是将这个盒子切成三块,分为:安全的;尚可的;危险的。重新将这几块装进盒子,称它抵押债务债券(CDO)。CDO(CollateralizedDebtObligation)像是叠在一起的三个柜子
    当钱进来的时候,最上面的柜子最先注满,然后是中间那层,最后是底下那层。这些钱从购房者付的房贷而来,要是购房者没有付他们的贷款,进来的钱少了,底层可能因此注不满,这让底层变得非常危险,而顶层则安全许多。为了补偿高风险,底层的回报率较高(10%),顶层的则较低(4%),不过也不错。
    为了让顶层更安全,银行花了点小钱替它买保险,称为信用违约交换(CreditDefaultSwap)。
    银行这样做,让信用评比机构能在顶层的投资盖上AAA级的投资评等,这是最高的投资评级,尚可的那层获得BBB级,而对风险最大的底层则干脆不评级。由于AAA的评级,投资银行可以将最安全的那层卖给想要安全投资的投资者,尚可的卖给其他银行,底层的则卖给对冲基金和甘冒风险的人。投资银行因此赚大钱,然后它才付出借来的钱。这些投资者终于找到最棒的投资机会,这比国债1%的回报率高多了。
    尝到甜头之后,他们想要更多的CDO,所以投资银行找来放款银行跟他们要更多的放款债务,放款银行则找来贷款经纪人要更多地购房者贷款,但是贷款经纪人找不到更多要贷款的人了,因为有资格贷款的人都已经贷款了。
    不过他们有个点子。
    当购房者付不出贷款时,放款银行可以收回房子,而房价总是一直上涨,因为它们不会因为购房者付不出贷款而亏损。投资银行开始加大发放房贷的风险性:不需要首付,不需要任何文件,这就是它们干的勾当——不是将钱借给负责人的购房者(称作『主要房贷』PrimeMortgage),而开始将钱借给较不负责任的购房者(称作『次级房贷』Sub-PrimeMortgage)。这是个转折点。
    如同往常,贷款经纪人替购房者找到放款银行,成功后贷款经纪人赚一笔佣金,这家人则买了幢大房子。放款银行将债务卖给投资银行,这些债务之后变成CDO,切成块后卖给投资客,事实上这运作地还不错,大家都变得超有钱。没有人会担心,因为一旦他将债务卖给下一个人,他就没有任何问题了。如果购房者付不出贷款,他们也不会在意,他们只要将风险转卖给下一个人,就能赚一大笔钱。这就像是在玩看谁最后接到装有定时炸弹的烫手山芋一样。
    不出意料,购房者付不出贷款,此时债务在银行手上,这意味着原本每个月的付款在这时就变成被法拍的房子(没事,就让它被拍卖吧)。不过越来越多应该有的进账变成了法拍屋,越来越多的房子进入市场,多到超出了市场需求,房价不再上涨,甚至开始下跌了。这在还在付房贷的购房者中产生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他邻居的房子都在出售的时候,他的房子价值却在下跌。他们开始纳闷为什么现在房价只有9万刀,自己却还要付30万刀的房贷。
    所以即便付得起,他们也决定不再付房贷。违约率高涨横扫整个美国,房价大跌。
    现在那些投资银行的处境基本上是:拿着一个装有一堆没多少价值房子的盒子。他打电话给投资伙伴要他们买CDO,不过这些投资客并不笨,他们说NO,THANKS.于是他知道现在资金不再像以前那样流动了。
    银行想让这些东西脱手,不过没人想接下这颗炸弹。他害怕了,因为当初他借了百万甚至千万买这些炸弹,而现在他还不起钱,不管他怎么尝试,就是摆脱不了它。
    不过他不是唯一一个被套牢的人。投资者早已买下成千上万的炸弹,放款银行想再将这些贷款卖给投资银行,但投资银行也不再购买,贷款经纪人因此失业。整个金融系统冻结,情况变得黯淡。银行接连倒闭,不过这不是最糟的——投资者找上购房者,告诉他们这些投资一文不值,你可以开始看到整个风暴的循环。
    欢迎来到次贷危机~
    在下学生狗一只,题主问的是科普,上述材料零基础也能理解啦~
    译自视频:TheCrisisofCreditVisualized
    来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x_LWm6_6tA

二、贝尔被辞职了?真的假的

    真的,贝儿和她的老东家探索频道因为薪酬的事情谈不拢,所以探索就不和他签合同了,也就是说贝儿不给探索打工了,新的荒野求生大概不会很快出来,除非贝儿找到了好的频道愿意买他的播放权

三、齐达内辞职是因为贝尔吗?

    这么大的俱乐部,欧冠3连,主帅辞职不仅仅是因为一个人或者一件事,都是多方面考虑的,每件事都起到推动作用。
    贝尔要走,贝尔远走他乡,语言不通,在皇马表现低谷的时候被质疑谩骂。当然最重要的原因他已经说了,就是贝尔在队内并不是绝对核心和主力,在齐达内的阵容里,纵使没有伤病,贝尔还是经常会坐在替补席上。欧冠决赛贝尔替补上场独中两元,也使贝尔萌生去意,说白了就是我踢得这么牛逼竟然还让我替补?!WTF?!所以贝尔出走是针对齐达内的。
    C罗想走是因为年薪等问题,弗洛伦蒂诺是一个典型的成功的商人,尽管C罗目前对皇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年龄摆在这了,趁着这几年年状态还不错,有机会卖个好价钱也是划算的。所以C罗在夺冠的大喜之日即放风出走,没有穿新赛季球衣照相,或是试探,或是施压,或是觉得自己没有在皇马得到巴萨之于梅西的尊重。所以C罗出走是针对皇马主席弗洛伦蒂诺的。从我个人角度来讲,西甲梅罗的时代,代表的是西甲现阶段的巅峰和繁荣,C罗如果选择离开,那么这个格局就会被打破,梅罗之战看点不在,不论从收视效益角度还是情怀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
    话说回来,尽管欧冠改制以来3连前无古人,齐达内还是选择了功成身退,留下无限唏嘘。殊不知这赛季欧冠决赛如果皇马失利,四大皆空,第一个被开刀祭旗的很有可能就是他。连着三个赛季的风光,谁也不能保证下赛季能够延续这种状态,更何况更衣室的情况不容乐观。不如好聚好散,体面分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20230712@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Li2023071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