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徒步,健步和步行到底有什么区别?

什么叫健走马拉松

一、徒步,健步和步行到底有什么区别?

    字面意思很难理解吗?健步不知道还情有可原,徒步和步行......感觉这个问题就像1+1=1,1/1=1一样的难易程度,既然来了就解释一下吧!
    健走就是走一段路,一般20分钟以上的行走吧。
    徒步一般用来指走很长的路,用于长途跋涉的远行,距离较远,不单是腿部运动,而是种全身运动,要求通过摆臂来平衡身体、调整步伐。徒步一般在城市的郊区、农村或者山野间进行中长距离的走路锻炼,有一定区域要求,区域范围较小,一般还会负重行走。
    健走,是介于散步和竞走之间的一种运动方式,主张通过大步向前,快速行走,提高肢体的平衡性能,它不受年龄、性别、体力等方面的限制,属于低投入、高产出的有氧健身运动。健走起源于欧洲,目前在很多国家普及发展,它不仅是一种运动,更代表一种生活态度,它正逐渐成为新的时尚健身潮流。
    竞走是从日常行走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运动,规则规定支撑腿必须伸直,从单脚支撑过渡到双脚支撑,在摆动腿的脚跟接触地面前,后蹬腿的脚尖不得离开地面,以确保没有出现“腾空”的现象,而这也是竞走与跑步的主要分别。
    健走的功能
    健走运动锻炼能提高人的基本活动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力,可在增加体内能量消耗的同时,使***代谢机制改善和增强,是预治代谢性疾病的重要的手段。
    可使心肌逐渐增强,心壁增厚,心脏容积增加。能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
    可提高呼吸系统的能力。
    可有效的阻止肌肉的萎缩及骨骼关节功能退化。
    可有效的阻止神经系统的指挥能力衰退,预防老年痴呆的发生。
    步行,还用解释吗?

二、徒步,健步和步行到底有什么区别?

    徒步一般是在山间走,hiking。健步是一般的快走,比如晚饭后人们在操场上健身走路,步行就是普通的走路了吧……

三、能跑完全马的人平时都是怎样锻炼的?

    10.27更新
    干货,从《bigbooks》上摘抄的6个训练计划,可供不同级别的跑者选择。新手建议先从半马开始,等可以比较轻松地完成一个半马之后,再考虑全马。如果连半马初级计划都跟不上,就要先慢慢打好基础,不要盲目加量。
    下面是原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很多看似遥不可及的事情,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就可以做到。
    我在赛道上,见过没有双手的人,也见过没有脚的(不用轮椅),还有满头白发的大爷。
    曾经我最多也只能跑4、5公里,每周跑一次的样子。咬牙跑过一次8公里(运动场20圈),跑完很难受。然后我告诉自己,这就够了,这就是我的极限了。之后的若干年,一直不能突破8公里,成为一道心理障碍。那个时候,跑步对我来说,就是一件“感觉很重要,但却不肯去做”的事。
    后来我搬家了。讽刺的是,虽然平时跑步很少,但新家的周围却要求有方便跑步的地方。或许是源自内心某处的呼唤吧,呵呵。
    附近的公园有两条塑胶跑道,小圈4.5公里,大圈6公里,在去跑了两次大圈6公里后,我就顺利跑了一大一小两圈,10.5公里!没有喜悦,身体也没啥反应,其实自己早就可以跑10公里了,只是长久以来跑步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享受,所以没有去突破的动力。
    往后的事,就像捅破了窗户纸一样,越发不可收拾。跑了第一个10公里后的一个月,我就在公园里跑了2个大圈,2个小圈,21公里!跑过“终点”时,我兴奋地举起双手,四下却无人分享这份喜悦。这一天我记得很清楚,5.21,或许是恰恰这种孤寂感才驱使我去做这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往后半年的日子比较平静,唯一的变化就是从此喜欢上跑步,不在是负担。每周去跑个10公里,每月跑一次半马,不过这时候也都是随便跑着玩。
    6月份时,花3000多在淘宝买了一块飞3运动手表。开始关注心率、步频、步幅这些东西。也正式开始记录路程数据,每次跑步都会带着这块手表。从那时候起,到今天,1年半的时间,已经跑过了2600多公里。
    9月份时,突然意识到,为何不去参加一场比赛呢?以前连校运会都没有我的份,参与正式的体育比赛好像很有意思的样子。此时马拉松比赛对我来说还是很陌生的,只知道是很多人在一起热闹地跑。于是就在网上查询信息。全马是不敢想的,只能选半马。其实那时的能力,磨蹭着也能全马完赛。那时只有南方的比赛还在报名,最终选了一个不知名的小比赛,汕头国际半程马拉松。不需要完事证明,不需要体检报告,就这样顺利报了名。
    报名之后也没有针对性训练,那时候也不懂这些,依然是在公园随意地跑,并且跑的也不勤,每周2、3次的样子。比赛在12月25日,圣诞节。在北方已经严寒之时,南方却是温暖如春。这座沿江、沿海的城市,并不太像我熟悉的广东风格。比赛很顺利,毕竟平时不止一次跑过这个距离,只是对于1小时57分的成绩有点介怀,因为我觉得自己在平时的某次训练中跑出过1小时50分的水平(现在想起来这个成绩可能算错了)。
    第一次的正式比赛开阔了我的眼界,原来马拉松比赛是这样的,真好玩!跑完没几天,我就问自己:干脆报个全马?!犹豫了两天之后,下定了决心。依然是上网查信息,这时候才知道马拉松比赛有金标、银标、金牌、银牌的的区分,还知道要A2级别以上的比赛成绩才能被田协记录在案。而如果没有这些记录,报名其他的比赛恐怕会很难。于是我的目标就很明确了:2017年A2级别以上的比赛。既要尽快参赛,又要预留充足的时间训练。于是选了3.19日的清远马拉松,过了没多久发现2月26日的三亚马拉松也在报名,头脑一热又报了三亚全马。报完名就后悔了,这离比赛只有不到3个月了,中间还有个春节,我能跑下来了吗?
    自己报的名,含着泪也要去跑完!事已至此只能勇敢面对了,安装了nike+跑步APP(现在这款软件已经废了),制定了一个高级全马的训练计划,看到这个计划时,内心是崩溃的。每周末都要跑一个半马的LSD,最高峰时LSD的距离甚至达到35公里。要知道这时我每月跑一个半马都痛苦得要死。我能坚持下来吗?先不管了,跑着试试看吧,大不了就删除这个计划重新弄一个简单点的。
    于是,我正式进入了“科学跑马”的阶段,严格按照训练计划来跑。
    深冬的帝都异常严寒,我只能晚上下班后去附近的公园训练。当时只买了一件Craft的绿标跑步服御寒,裤子只是单薄的长裤。不管是下雪、雾霾,没有落下一次训练。有几次重度雾霾天,依然能看到我的身影。我也不知道哪来的决心,换做现在的我,可能都不会那么执着了。
    春节在家依然训练。大年三十的下午,我换上跑鞋,跟我妈说“我先去跑步,一会回来吃饭”。在家乡的公园,四周已经响起连绵的鞭炮声,每个人都在跟家人团聚,我却在跑步(虽然我跑10分钟就能回家)。我跑完坐在湖边休息,看着夕阳西下,有一种莫名的孤寂。遂起身,跑回家吃年夜饭了。
    这一年的春节很奇怪,回来上1天班就又是周末了,所以很多人都选择请假将假期连起来。我是正点回来上班的,主要因为没算好日期买错票了。那个周六,正好是训练量最大的LSD练习:35公里。联想到之前了解的“刷2环”,不正好也是35公里吗?一拍即合,于是下班后换上衣服,坐车来到东直门。沿着二环逆时针跑,在天宁寺和建国门因为迷路,多跑了点距离,最后一共跑了38公里。此时帝都还是春节的氛围,冬夜的深夜道路上车辆很少,所谓遇到红灯也可以跑过去,因为横向根本没车。最终跑了3个半小时。坐车回到家已经是凌晨1点,吃了包泡面,洗了个澡,躺下来就睡着了。虽然很累,但很满足。有史以来跑最远的距离,以这样仪式化的方式结束,没有比这更完美了。
    首马的训练进入了减量休整期,当初以为难以完成的训练被我顶过去了。首马完赛已经没有悬念,我把目标成绩定在4小时。在整个训练期间,匹配科学的饮食营养管理,体重降到了大学毕业时的水平,“该壮的地方壮,该瘦的地方瘦”。
    为了自己首马,我下足了血本,来回双飞,周五下班就直飞三亚,住了两晚官方指定的酒店。赛前一天去踩点,三亚的赛道的确有资格跟厦门一争“最美赛道”的名头,我坐在海边,身边是那双“沧桑”的跑鞋,想着明天的比赛,心里已经悄悄把目标成绩提高到330,计算着需要多少配速才能跑出这个成绩。其实也多少把握,毕竟平时几乎没怎么算过配速,330的配速要求太高了,权当跑跑看吧。
    还不知道怎样赛前热身,没有全程体能分配的概念,在那个细雨朦胧的清晨,我换上特意买的“战袍”走出了酒店。因为记错了发枪时间,一路小跑赶在发枪前到了起点。不像后来参加的大型比赛,三亚的起点没有拥挤,酒店离起点很近,所以没存包,直接检录进了等待区。我模仿着高手的一切:没有压缩裤、小腿套,只有最简单的衣着,还有空顶帽,甚至也像高手一样,决定一路上不吃能量胶。
    枪响了,起跑了。有人说正式比赛都有一种魔力,能让你迸发出潜在的能力。所以当第一公里的配速出来时,我吓了一跳,4′45,我居然跑这么快,而且感觉并没有太使劲的样子,330真的有戏?在这种惊喜与谨慎中一路奔跑,渐渐感到有些吃力了,但是没有放松,我就跟自己说“就是跑死了都要用尽全力”。到30公里,都按照330的配速来跑。我的确像高手一样不吃能量胶,当时也没意识到它的重要性。然而32公里时出状况了,小腿有点抽筋,缓了一下,继续跑,再也回不到之前那个速度,并越来越慢。再想提速,越是难受,这就是“撞墙”的感觉吗?不甘心,无法提速,也不能停下来,我知道停下来就真的完了。大腿的肌肉很酸疼,每迈出一步都很痛苦。内心一遍遍骂自己“为何来受这份罪?”继而自嘲“完事后会不会很快忘了这份痛苦和自责,然后去追求下一场比赛的胜利?”,再往后,我答应自己,跑完这场比赛,就让肚子随意的挥霍,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把这几个月亏欠它的补回来。
    现在已经有点忘了,最后那几公里是怎么跑下来的,配速一度掉到6分多钟,后来稍微提高到5分多。在40公里时才放下骄傲地吃了两根能量胶,虽然知道为时已晚。因为是小比赛,没有太多的摄影师,否则这时候镜头下的我肯定是面目狰狞的。
    已经能看到终点的拱门了,这时却有个姐轻松跑到我前面,我吃惊地看着她(一个女的居然跑这么快还这么轻松),她会错了意,抱歉地跟我说“你来,你先来!”。我已经无法挤出笑容,面容扭曲地跟她说“没事,没事,你跑吧”,于是她呲溜一下就跑到前面去了。
    338!准确的说是3小时37分53秒,这就是我的首马成绩。我没有因为未破330而懊恼,这已经比400的预期好太多了。也不知走了什么狗屎运,或许是那天的天气的确太好了。前不久的南京马拉松,也是有点“凄风冷雨”的天气,我也跑出了PB,可惜是半马,如果报了全马,肯定也PB了。然而这么惊艳的首马,无法被田协记录,我明明查到三亚是A2级的赛事,为什么没有记录呢?!
    首马就像是跑者的“成人礼”,你不再畏惧那42公里的距离,甚至可以战略藐视。当初遥不可及的事,已经尽在掌握。
    因为首马拼的太狠了,后来的清远马拉松选择了弃赛。
    4月份参加北京长跑节,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跑友。从此跑马的路上不再孤单了。后来我们一起参加了8月份的哈尔滨马拉松。好久没有这么愉快的集体活动了。
    4月份报了扬州马拉松,没中签,又想要践行“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美言,所以报了10公里比赛。因组委会的摆渡车堵在路上,赶不上存包,背着一个包跑完全程,49分钟完赛。
    也许是起点太高了,首马之后的“次马”,5月份的东营想再次冲击330,却在异常的高温下跑蹦了,并且跑伤了右小腿。
    休养了1个多月。夏季没有比赛,我拿出冬天训练的劲头,不惧炎热,持续着训练。我调整了训练的思路,更多地用心率来定义每次训练的强度,也更多地进行间歇跑练习,以提高速度能力。这次的目标是9月份那个被称为“国马”的比赛,10万人报名,却只有3万个名额。结果我非常幸运地中签了。我渴望着把最好的一切都献给北马,最好的状态,最好的成绩,只有这样才配得起它的尊荣。在这样的场合下PB,该是多荣耀的事!
    但是……
    距离这场万众瞩目的比赛过去刚1个月,我却不想回忆它。9月份的帝都应该已经很凉爽,但9月17日的高温据说远超出正常范围,被早晨的凉意麻痹了,加上起点存包、安检的混乱,几乎没进行赛前热身。甚至有人在起跑后还没能进入安检区。
    一心PB的我,一开始就按照330的配速跑。为了减少时间的浪费,甚至在补给站也没多喝几口水。随着比赛的推进,阳光越来越强,气温也逐渐升高。30公里后心率已经飙到180,要是一般的比赛我就降速了,但这时国马啊!我发誓要把最好的一切献给它的,我怎么能降速呢?!吃了两根能量胶,继续往前冲!就在37公里处,突然右腿抽筋了,整条退的肌肉都在抽搐,我无法站立,倒在地上,左腿也开始抽搐。有个志愿者立即赶过来帮我压腿。从来没经历过这么严重的抽筋,盐分流失严重所致。坐在地上缓了10几分钟,才能站起来。后面7公里只能走完了,看着兔子们一个个从身边经过,先是345,接着是400、415、430,心里真的不甘啊!沮丧地走到终点,最终成绩445。
    北马的崩溃对我的打击很大,就像多年的恋情无果而终一样难受。虽然南京马拉松半马PB,依然不能平复心中的烦闷,我甚至发誓,再也不在20度以上的温度去尝试PB,也尽量不在大型比赛去PB。所以打算在11月份,选择一个神秘的地方再去尝试330,南京半马用180的心率跑出140的成绩,我知道自己实力不是问题,只要状态保持好,天公作美,就像在三亚和南京一样!
    之后的比赛计划,有杭州马拉、XXX(神秘之地)、广州、厦门。2018年,争取出国跑一场,希望是6大满贯之一。
    更远的未来当然是每个马拉松跑者的“圣殿”——波士顿马拉松。
    再更远的,希望能破三,或者在中国业余排行榜进入前100(年龄组)
    不知不觉写成了“自传”,但也算回答了题主的疑惑,这就是一个跑渣成长为马拉松好手的经历,如果题主想进入跑马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四、怎么保持创业激情

    在我们的职业生涯中,怎样去保持长盛不衰的创业激情呢?今天,我们邀请了三位嘉宾,来和我们一起讨论这一话题。分解目标逐步实现激情,就是我们在前进过程中长盛不衰的原动力。在我看来,要长久保持这份激情,首先要做的是明确自己的目标,明确我们在这个行业中到底要寻找什么,在通往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要去做什么。只有心中明白了这一点,才不会在“长征”中迷失方向。相信我们每一个伙伴心中,都有一个远大的理想,也许有的伙伴会说,这个目标对目前的我们来说确实还很“远大”,显得有些可望而不可及。其实这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尝试学会“分解目标”。日本曾经有一位非常出名的马拉松运动员,名字叫山本田一,他在分享自己获得成功的经验时提到了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方法:把几十公里的比赛线路分成很多小段,这样我们所需要面对的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终点,而是几百米之外一个抬头就能看见的大桥或者办公楼。把目标分成阶段,并一点一点去实现它,让我们所面临的压力会轻松很多,增强实现目标的信心。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将所从事的事业当作一种信仰。古人云: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当我们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份事业,甚至达到一种狂热的时候,去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意愿要强烈许多。当然我们也要对从事寿险营销这一事业的难度有理性的认识,在踏上坎坷曲折的道路之前,有一个心理准备,并不是一件坏事。一个善于成功的人,必定善于激励自己。在这个行业中要获得成功,更需要练就较强的自我激励和自我调整能力。我们可以尝试经常想到自己的目标,为自己描绘一下未来事业的蓝图,并为自己营造一个上进、易于自我激励的氛围,比如说在房间门口挂上一张“不到六访不睡觉”的小条幅,就是个不错的方法。当然,我们还经常为自己充充电。如果说工作是一种能量的释放,是“放电”的话,如果只放不充,那迟早会用完。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拓宽知识面,会为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补充更多的能量。阅读一本励志书籍、旅游放松一下,都可以为我们更好地投入以后的工作带来帮助。一份希望一份责任人们常说,一个人要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这句话在寿险营销行业中,我理解为:保持一段时间有激情不难,难的是保持每一天都有激情。的确,不少优秀的伙伴都是因希望而来,却因失望而离开。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在这个行业能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的人已经很不容易了,如果还能保持长期旺盛的创业激情,那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我的经验是:保持心中有一份希望,一份责任。也许大家都听说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护士,在工作不到一个星期时,就提出了想要离开,因为她受不了在医院中每天都看到有人去世,离开这个世界。这时候,一位比她年长的老护士,带她走遍了医院的每一个角落,带她去看了每一位病人病痛痊愈出院时的欢乐,带她去看了每一位新生婴儿出生的喜悦。让这位年轻的护士看到了医院的另一面,充满希望的一面。其实我们的寿险营销行业也是一样,也许每一天都有人遇到“伤痛”,也许每一天都有人离开,但是我们更应该保持心中的一份希望。因为每一天都有新的朋友成为我们的客户,每一天都有新的伙伴加入我们的神圣事业。同样,我们还需要时刻谨记一份责任。团队中的每一位伙伴都在关心我们,时刻关注我们,一位客户都如此信任我们、期待我们,我们又怎么能因为遇到一些压力就止步不前呢?如果我们失去心中的激情,逐渐懈怠下去,那我们的伙伴、我们的客户该怎么办呢?我们需要承担起一份责任!如果我们身为一位团队长,那么我们更应该强化这一意识,不仅仅是自己要明白这一点、还要将这一份希望、这一份责任带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位伙伴,让大家在前进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坚强。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在寿险营销行业,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是必修课,而越是在遭遇挫折的低迷期,我们越要坚持这一点,才能帮助自己走出低谷,这对我们长久保持自己的创业激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说保持出勤,即使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来自团队的激励,以后伙伴们的建议,都是我们及时调整自我的“灵丹妙药”;保持固定的拜访量,是未来继续在这个行业走下去的基石;写工作日记,可以帮助发现自己展业中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做出调整。我们经常说,在寿险营销行业,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过于计较一时的得失。我的建议是,不要总是和别人比。因为如果总是和比我们低的人比的话,我们就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如果总是和比我们高的人比的话,有可能会失去前进的信心。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和自己比,只要我们每一天都在不断进步,我们的未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的另一个建议是做好增员工作,发展团队。在我的团队中,留存五年以上的伙伴基本都是增员做得比较好的伙伴,而所谓的业绩高手、大单高手,在这个团队中换了一批又一批。在我看来,做好增员工作对于我们保持长久的创业激情,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办法。一方面,在我们的职涯规划中,晋升目标随着团队的壮大一步一步提高,每一次晋升都可以说是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我们带来了不断前进的动力。在培养新人,带动团队伙伴的同时,我们作为团队长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榜样,以身作则,这对自己也是一种促动,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同样,在我们个人遭遇业绩低谷的时候,来自发展团队的收入也会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20230712@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Li2023071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