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回答】肌脂分离是伪概念吗?如果不是又是什么原理?

肌脂分离是什么状态

一、肌脂分离是伪概念吗?如果不是又是什么原理?

    同意
    @LiuTitanium
    不过确实有肌间脂肪这个东西,也得看品种,并不是每种牛都能长出雪花牛肉……

二、怎样确认自有没有腹直肌分离?

    1
    腹直肌分离是什么?
    腹直肌位于我们***腹部前侧,从胸腔下部连接到骨盆前侧的耻骨位置,肌纤维垂直走向,正常的腹直肌由横向的腱划分左右4块,中间有一条白色的见纤维,称为腹白线。
    通常腹白线的宽度不会超过本人一根手指,妊娠期间,随着胎儿成长,女性的肚皮也慢慢被撑大,到孕晚期时候增大的子宫将腹肌拉长,使两条腹直肌从腹白线的位置分开,腹直肌之间的间隙会越来越宽,这种现象被称为腹直肌分离。
    2
    腹直肌分离的原因
    1.怀孕期间胎儿位置靠下,即悬垂腹状态
    2.剖宫产横切口引起的腹直肌筋膜恢复不全
    3.怀有特大胎儿、多胞胎、羊水过多等
    4.可能是高龄产妇
    5.可能是2次以上剖宫产
    6.可能是多次怀孕生产
    3
    什么人群容易腹直肌分离?
    新生儿
    早产儿和黑人婴儿更为常见,主要是由于腹直肌未完全发育。
    孕妇和产后妇女
    1.高龄产妇(年龄>35)
    2.多次生育的妇女,腹壁反复拉伸。
    3.胎儿过大、多胎、羊水过多、或妊娠早期腹部训练过于频繁。
    据报道,1462例产后6~8周的产妇,顺产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60.3%,剖宫产发生率为70.8%,2次及以上剖宫产的产妇腹直肌分离发生率为90.8%。
    男性
    主要由于过量饮食(导致体重增长、腹部脂肪更多)、运动方式错误等原因所致。
    腹直肌较弱、白线强度较低、白线宽度较大的人更容易产生腹直肌分离。
    4
    腹直肌分离的危害
    1.影响美观:腹直肌分离会直接引起体态上的改变,影响骨盆的中立位,导致骨盆的前倾、侧倾,腹部突出等情况。
    2.引发腰痛:腹直肌分离的程度越深,腹部肌肉的力量就越弱,它对腰背部的承托力也就越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腹直肌分离无力导致竖脊肌过度工作。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女性产后容易出现腰背痛,并且在长时间走路后也会出现背痛加剧的症状,更严重的患者都无法顺利起床。
    3.脏器移位:长时间的腹直肌分离还会导致内脏的脏器下移,如胃下垂,出现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的症状。
    5
    怎样自查
    1.平躺仰卧,屈膝,露出腹部;
    2.左手在头后支撑,右手食指和中指,垂直探入腹部,身体放松。
    3.上身抬起,感觉到两侧腹肌向中间挤压手指,如果感觉不到挤压,那么就把手指向两边。挪动,直到找到紧张的肌肉。测量两侧肌肉的距离。
    评判标准
    正常:2指以内(含2指)
    需改善:2~3指
    需就医:3指以上
    注意:如果两侧肌肉的距离大于3指就属于比较严重的腹直肌分离,有可能会引起腹内疝,需要及时就医;如果在2~3指之间,须注意不可以进行躯干弯曲和扭转的负重练习,因为这会使分离的情况更加严重。
    6
    腹直肌分离的恢复方法
    腹直肌分离主要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包括:自主训练、纠正姿势、背部护理、外部支持(如使用绷带或穿紧身衣)及有氧运动等。若腹直肌分离较大,已无法通过保守治疗纠正,则需通过腹壁整形术等手术方式予以纠正。
    1.电刺激
    临床上用的比较多的治疗方法,通过电刺激使腹部肌肉被动收缩,对腹部肌群进行强化。在进行腹直肌分离治疗前,需先检测盆底肌力,肌力达到3级以上才能进行腹直肌分离治疗。盆底和腹肌是一整体,盆底肌是支持、承托、受力结构,其力量增强,腹部肌肉治疗才能有效。因此,如盆底肌力差的,要先做盆底康复再做腹直肌治疗。
    电刺激除了强化腹部肌群外,同时也可以恢复脊柱生理弯曲和改变骨盆的倾斜度。电刺激还可加速血液循环,同时使肌肉牵拉,刺激生成新的胶原蛋白,缓解背部肌肉放松并达到镇痛效果。
    2.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中医康复按摩手法。
    按摩主要是为了克服单纯电刺激治疗效果不足。通过按摩手法和穴位刺激,促进身体新陈代谢,减少脂肪堆积,从而恢复腹部皮肤、肌肉、筋膜弹性和紧张度。
    3.自主训练法(腹直肌分离小于等于2指)
    ①动作:站姿收腹
    准备动作:背对墙面站立,将上身靠在墙上(保持中立位,后脑勺、背部、臀部贴在墙面),双脚距离墙面大概30厘米。
    动作执行:吸气准备;呼气,腰椎去贴墙面,之后,吸气还原。每组10~15次,重复2~3组。
    注意事项:避免手臂向后推墙,尽可能腹部向内收,主动靠近墙壁,想象用肚脐向墙壁方向靠近的感觉。
    ②动作:跪姿收腹
    准备动作:四点跪姿,髋关节和膝关节垂直,肩关节和腕关节垂直,脊椎在中立位(胸椎自然后屈,腰椎自然前屈)。
    动作执行:吸气,小腹自然放松;呼气时,用力将小腹向内收回。每组重复10~15次,做2~3组。
    注意事项:整个过程不要改变脊椎的中立位,只有腹部在活动,想象将肚脐拉向腰椎的感觉。
    ③动作:跪姿伸腿
    准备动作:四点跪姿,髋关节和膝关节垂直,肩关节和腕关节垂直,脊椎在中立位(胸椎自然后屈,腰椎自然前屈)。
    动作执行:吸气准备,呼气时右腿慢慢向后;吸气不动,呼气慢慢把腿收回。完成4~6次,换另一侧重复。当可以很好控制身体后,开始进行交替伸腿的练习,每条腿伸出4~6次,重复2~3组。
    注意事项:整个过程中保持躯干、骨盆的中立位,身体不要偏离中心线。想象骨盆上放了一瓶水,不能让瓶子倒掉。
    ④动作:仰卧抬腿
    ​
    准备动作:仰卧,双腿弯曲,双脚分开与髋同宽。骨盆和脊椎保持中立,双手放于体侧。
    动作执行:呼气,抬起右腿(膝关节弯曲90度角),吸气,右腿下落。完成6~8次,换另一侧重复,共2~3组。当可以很好控制身体后,开始进行两腿交替抬的动作,好像走路一样在空中换腿,重复8~10次,做2~3组。
    注意事项:动作过程中始终保持腰椎和骨盆的稳定。特别是腿下落时,注意腰椎不要拱起。
    ⑤动作:仰卧蹬腿
    ​准备动作:仰卧,下巴微收,双手扶住右腿小腿上方,腰椎压住垫子。
    动作执行:吸气,准备;呼气,右腿向远处蹬出,完成6~8次。换另一侧腿重复,完成2~3组。
    注意事项:用手扶腿的时候,尽量向胸口按压,令腰椎压向垫子。另一条腿尽量向远处伸,同时保持腰椎不要抬起。
    ⑥动作:平板支撑
    准备动作:俯卧,肘关节与肩关节垂直。膝关节撑地,保持上身平行于地面。
    动作执行:保持身体稳定,停留1分钟,可以将膝关节离开地面,做完全式平板支撑。在动作标准的情况下,保持时间越长越好。
    注意事项:整个过程中不要塌腰,收紧腹部,不要塌肩,肘关节用力压向垫子。
    温馨提示:
    1.腹直肌分离不能练「卷腹」!
    2.如果产后女性查出腹直肌分离,不能只单纯地进行腹直肌的康复治疗,还应该进行盆底检查。
    如果盆底肌肌力太弱,存在盆腔脏器脱垂,还一味进行腹部力量强化和治疗,那么盆底无力对腹部压力产生对冲和回应,盆腔脏器脱垂和盆底肌力薄弱的状况会更加严重。
    据说,作为高龄产妇的陈意涵刚生完娃就忙不迭地健身塑形,不愧是运动辣妈。不过作为我们普通人,还是建议在产康师的帮助下将盆底肌与腹直肌一起恢复,身材会恢复得更好呢~
    更多精彩好文
    产康|孕妈必看!产后盆底不修复,后果到底多严重?
    产康|产后恶露不尽,肚子依旧大!可能是这个原因
    玫瑰馨苑母婴护理:张馨予产后清瘦!附【产后瘦身攻略】
    玫瑰馨苑母婴护理:SHE成员Ella痛诉产后后遗症,这件事没做好还影响夫妻生活!

三、肌肉溶解 是什么现象,有什么特征

    症状表现
    1、尿色异常(黑、红、或者可乐色)2、重症肌无力
    3、病变部位肌肉退化
    4、无显著症状的虚弱
    5、肌强直或疼痛(肌痛)
    可能与本疾病相关的其它症状:
    1、体重增加(非有意的)
    2、癫痫发作
    3、关节疼痛
    4、疲劳

四、肌脂分离是伪概念吗?如果不是又是什么原理?

    没听说过这个概念,网上也搜不到相应的资料(可能个人搜索渠道不够吧),我觉得教练的意思应该是你体脂降低了,线条出来了。

五、二胎肌肉分离是什么意思

    肌肉分离度大体就是指肌肉线条清晰,比如肱二头肌有内外两个头,肱三头肌分为三束,三角肌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等等,胸肌也不完全是一个整体小臂则是控制每个手指的多束肌肉,这些要能从外观明确区分。
    提高肌肉分离度主要是要减脂,皮下脂肪层薄了肌肉线条就会清晰,专业健美运动员准备比赛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减脂。
    另一个方面则是训练。要想提高肌肉分离度,只采用提高围度的基础训练方法是不行的,要像是手中握着一把雕刻刀,要对自己的形体精雕细刻,该加的地方加,该减的地方减,这样才美观。
    一般对小臂这样的肌肉来说,每组三十次以上才可以称为多次数,至于选用的重量因为每个人力量不同,没有统一标准。
    从训练后主观感觉来说,大重量低次数偏向于痛,小重量高次数偏向于酸。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20230712@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Li2023071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