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执行“快速命令”有问题吗?

文章配图
    文章配图

   今年3月初,南京地铁有乘客因手机外放而收到告知单,不过彼时不少网友建议“全国推广”。对比今天网友对告知单的反应,前后两次态度有明显不同。其实,车厢禁止饮食虽然稍显苛刻,但在不少地方都有类似规定。地铁属于封闭空间,车厢喝水和饮料,高峰期一旦泼洒破坏车厢环境不说,还容易导致旅客摔倒,一些流食、含糖饮料也可能引来蟑螂、老鼠等破坏电路,对运行造成干扰、隐患,因而地铁车厢禁止饮食确有不可忽视的原因。

   在2014年制定的《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中,就有“禁止在列车车厢内饮食”的规定,吸烟、乞讨、卖艺,使用电子设备声音外放等行为也被一并禁止。该条例还规定了轨道交通经营单位责令改正和处以警告、罚款的权力。从这个角度看,地铁方面确有法律依据,相关法规被遵守、执行不应有什么争议。更何况,乘客饮用瓶装果汁饮料,相关人员没有一概开具罚单,而是先开具了告知单,既强化了“程序权威”,不至于让纸面规范“悬空”,也避免过于粗暴的罚款、未给旅客造成实际负担。在“温度”“力度”间寻求平衡,争取更为温和的执法风格,这也是南京地铁执行禁令多年摸索出来的管理尺度。

   当然,民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早在制定之初就曾就“地铁饮食是否应被禁止”等问题广泛征集民意,在3000份有效样本中高达7成多受访者不赞成在地铁站内饮食,所以“地铁车厢内禁止饮食”看似稍显苛刻,但实则有着广泛民意基础,从这点看,南京地铁执法有据可依、尺度拿捏得当。不过,就舆论反应看,规定执行和旅客认知仍存在一定偏差,也从侧面说明地铁管理、执法仍有一些值得思考和改进的空间。

   尽管“禁食令”由来已久、执行多年,但由于不同城市类似禁令及其执行千差万别,该禁令距离人所共知、形成共识尚需时间。尤其是外地游客可能压根不知道南京相关禁令,即便知道,对其理解也有所不同,比如有人所理解的“禁止饮食”中并不包含“喝水”。在一般语境里,“禁止饮食”可能指“禁止吃东西”,喝水属于饮食与否,存在一定模糊性。

   要厘清认知偏差、让更多人知晓认同条例,应加强对地铁禁令的宣传和以“案”说法的力度,通过说明地铁饮食对地铁管理造成的难度、对地铁运行可能造成的干扰等做好解释说明,争取舆论理解。此外,即便是饮水也被认定为“饮食”,那在具体执行和警告时也应当视具体情况而定,比如将矿泉水、纯净水等饮品和含糖饮料、果汁、流食等区分开来、区别对待,这样能更好平衡群众便利与车厢安全、整洁之间的关系,也能获得更多旅客支持。因为,白开水等饮品不会散发刺激性气味,也很难招引蛇虫鼠蚁招致隐患,同时天气越来越炎热、不少人都有饮水需求,因而可以考虑进一步细化执行,以求更好平衡“地铁管理”和“旅客便利”关系。

   新闻多一点

国内十大地铁公司,有4个明确不准喝水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目前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排名前十的城市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杭州、武汉、重庆、南京和青岛。其中上海、北京、南京和青岛地铁的客服人员明确表示“有规定车厢内禁止饮食,所以不能喝水”。某地地铁客服人员称:“渴的时候可以下车去站台上喝,喝完再上车。”

   其他几地地铁客服人员则表示,可以喝水或者喝饮料,但不能吃东西,因为当地的规定是“禁止进食”。还有多位客服人员强调,婴儿等特殊人群需要进食的情况除外。深圳地铁客服表示:“喝一口水也没多大关系”,重庆地铁客服称:“喝饮料喝水都可以,尽量避免吃东西”,杭州地铁客服表示:“乘客喝水不会阻拦”。

   “比如地铁上喝水的问题,绝大多数人都是无意为之,并不是主观上要去践踏规定。特别是在夏天,乘客喝一口水解暑降温,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要不是故意在上面吃东西,产生气味和垃圾影响乘车环境,我觉得都不是原则问题,公共交通工具本身就是为公众服务的。”尚重生表示。(极目新闻)

️将我设为“星标”,获取第一手江苏资讯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文章来源:推荐,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20230712@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Li2023071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