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冰什么运动员

陈一冰什么运动员

本文给大家介绍陈一冰什么运动员对应的知识点,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参考一、#2012奥运问答#陈一冰这人是谁

    中国男子体操运动员。

参考二、#2012奥运问答#陈一冰这人是谁

    陈一冰这人是中国体操运动员

参考三、怎么看待陈一冰在国足击败泰国的亚洲杯淘汰赛后关于国足的言论?

    说一下陈一冰推崇和维护的体工大队模式和存在的相关问题(可以直接看加粗):
    体工大队模式,最早是贺龙老总觉得西南军区队伍参加群众运动会成绩不好,于是派杨白冰、许志奋带人全国搜罗运动人才和教练人才组织的“战斗体工队”。由于战斗体工队在西南区人民运动会、全军运动会上成绩斐然(专业打非业余),于是各地方、各系统纷纷效仿。
    在结合51年国家体训班(最早只有篮、排球两个班)、行政区体训班的形式后,56、57年,基本成为覆盖各地方的“专业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日后又逐渐发展出来选拔和管理两套并行体制。
    体工队的专业选材模式,让国家队在上个世纪中期,起到了促进新中国国际交流沟通、缓解国际政治压力的作用,是外交环节十分重要的工具。而且专业选材的政策供给,能够在经济贫瘠时期快速缩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绵延至今形成的少体校——体工队——国家队三级选拔制度,体工队/少体校是中国体育选拔的基础,也是人才梯队构成的主要部分。
    包括足篮球在内的职业化较好的项目,迄今为止体工队模式仍旧是人才选拔的主要来源,CBA开辟近20年才有了第一例纯粹意义上的职业球员转会合同。
    而体工队,显然是典型的计划经济模式——因为大部分训练比赛经费、场地设施、投入成本,基本都是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拨款构成的。所以,体工队的特点也很典型:
    1、在非职业项目上具有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办体育的优势;
    2、为提高基础羸弱的竞技运动水平,有显著作用;
    3、由于财政供养,所以体工队成绩与政绩荣誉紧密绑定,体工队运动员和体育管理机构下的个体,不具备常规意义的“个人成就”,统计价值高于个人成就。
    例如1958年年初(大跃进时期),国家体委提出“10年或更短时间内,在主要项目上赶上和超过世界水平”,具体指标是“10年内,4千万人达到劳卫制水平,8百万人达到等级运动员标准”。9月,变更为“10年内,2亿人达到劳卫制水平,7000万人达到等级运动员标准”。
    ——————————————————————————
    在改革开放的1978年,国家体委就有“优秀运动队向院校化过渡”的方针,因为:
    1、体工队拨款包袱较多,训练经费做不到专款专用;
    2、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回报少、效益低;
    3、竞技梯队单一,覆盖面狭窄,选材结果难以保证;
    4、快速提高的运动技术水平与运动员综合素质偏低的矛盾突出。
    因此,80年代继全国体育工作会议、《国家体委关于优秀运动队建设的几个问题》、《国家体委转发训练局关于全国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经验交流会议情况报告》等报告中,都提出了体工大队“院校化”改革,使体育运动和文化教育一样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也为运动员获得相应的文凭、退役后实现就业做好准备。
    但是80年代也正是各系统体工队大放异彩的年代,除了地方梯队以外,铁路系统(火车头体工队)、公安系统(前卫体工队)、军队系统(八一体工队)……倚靠政策扶持和终身待遇等方式,敛集大量体育运动人才进行准专业系统训练,在国内各项运动赛上获得较好的成绩。院校制和基层群众从事体育活动的“终身就业”功利性无法对抗,也就无法更好的拓展开来。
    但体工队模式在政策变革下,自90年代起逐渐减员缩水。先是各级国企自90年代至今的“去行政化”政策指引,渐渐由体工队转为体协或工会的组成部分。
    到了本世纪初,职业体育模式彻底冲击了体工队模式,职业化较好的主流运动项目中,体工队模式再也无法取得优异成绩。地方政策扶持转为“两手抓”形式——一方面抓专业体工队选材,一方面抓职业体育形象。只有八一体工队受限于形式等方面,无法进行纯粹的职业化建设,减员缩编同样很严重。
    而职业体育独立于体工队外的超级明星(姚明、李娜)获得的经济利益、社会效益,以及国际影响力,重塑中国体育形象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而体工队——国家队的集中模式,在参与国际化比赛30年后、奥运比赛项目职业化20年后,渐渐体现出:
    整体业余化强的运动项目,成绩较好,长期稳定;
    整体职业化强的运动项目,成绩较差,长期稳定。
    因此综合衡量结果也体现在:
    女子项目好于男子项目成绩,个人项目好于团体项目成绩。
    ——————————————————————————
    推荐相关参考文献:
    1、伍绍祖: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9.
    2、熊晓正:新中国体育60年[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3、国家体委政策研究室体育运动文件选编(1949-1981)[J].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2.
    4、国家体委.关于体育运动十年规划的报告[J].1958年9月8日.
    ——————————————————————————
    碎碎念:
    体操在全世界只有几万名半职业和业余选手,夺冠难度比起几百万职业联赛注册球员、近亿参与人口来说,完全不是一个量级。如果按照参与人口比例(对手比重)来拼投入的话,足球光靠财政拨款(体工队模式)肯定远远不够。低龄比赛和业余联赛的专业化发展,才能拱起高水平的的队伍。职业化充分的项目上,梯队和各年龄层的联赛参赛人口,是选拔的关键。而低年龄层的专业性与职业性的培训,是必须经历的。在国内顶级联赛上命名超字、靠一众砸金的老板向某几位爱好者献媚……事实上是职业化的倒退。体工队作为选拔的中间层,要被职业化的低年龄段、低水平联赛制度覆盖掉,才能起到真正的选拔作用。
    现阶段职业化而今,问题是行政拨款以外的投入,没有有效的流向,导致投入产出比越来越差。就像我和马云同时花500万一样,会花钱,比会挣钱,没谁更容易。单纯的盯着产出结果,并不能让足球进步。
    中国足球现在有两个急功近利:一个是顶级赛事要结果,一个是基础建设要收益。这两者共同构成了大量足球事业费用投入的畸形和不正当。
    如果真想好起来,我觉着怎么也应该是向基础建设要结果、向顶级赛事要收益。

参考四、怎么看待陈一冰在国足击败泰国的亚洲杯淘汰赛后关于国足的言论?

    来,请让C罗和梅西来评价吊环
    1、决定收入的重要因素不是成绩而是市场和项目本身的商业价值。
    陈一冰言论主要意味无非就是对国足球员的收入高,感到心理不平衡。陈一冰觉得自己作为体操奥运会冠军为什么我的收入却严重低于世界排名70多位的国足收入。
    事实是,足球是世界当之无愧的第一运动,FIFA成员国数量比联合国成员数量还多。足球从来都与政治有着联系,其意义已然超越体育本身,这是其他项目都难望其项背的。而吊环本身的影响力参与度在全球都是比较低的。至于为什么会这样?不做评述。目前在全球,我还没有查询到体操项目有职业赛事。所以体操运动员的收入主要来源是国家补贴和比赛奖金,极少数的会有商业代言。
    截止2016年中国注册球员的人数是55605人,而德国在2011年是650万人。中国足球的关注人数远远大于参与度和普及度。人家球员也会说:中国踢球好的就那么多,你俱乐部爱要不要。
    所以在足球本身巨大商业价值的推动下和目前中国足球市场的行情下,中国球员的收入高是一定的。
    2、中国足球有没有没花纳税人的钱?
    中国足球运动员的成长到其进入俱乐部之前都是由其个人家庭承担的。培养一个球员是高投入的,目前中国的发展,国家是不可能给予任何经济上的补助的。球员的俱乐部生涯就不用说了,赚的都是俱乐部的,开销也都是俱乐部承担的。重点,球员参加国家队比赛的开销是否是国家体育总局承担,我说是。但是,一定要知道的是国家体育总局每年的收入,最主要的来源就是中国足球的转播收入,体育总局有体奥动力36%的股份,一年的转播收入接近8亿人民币,国家队主帅里皮的天价年薪也是由恒大承担大部分。国足一年的开销与收益相比简直不值一提。所以说国足不但没花钱,反而给国家带来了巨大收益。
    3、中国足球与举国体制的联系
    陈一冰的言辞还谈到了举国体制。什么是举国体制自行脑补。因为项目的受限,好多运动它走不了职业化,只能是体制化了,它不能带来收入,它只能带来荣誉,而给它投入的就是国家。单论中国,我国大部分体育优势项目就都是体制运动,而这投入用的正是纳税人的钱和中国足球带给体育总局的钱。所以说,中国举国体制项目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中国足球背后的输入,而陈一冰就是受益者之一。
    
4、中国足球是否适合举国体制化?
    巴西德国这些足球强国,哪个国家足球职业化水平不高,也并不妨碍他们国家队的水平。朝鲜举国体制,打进世界杯,但是现在也是困难重重。足球举国体制和市场职业化并无直接影响。足球职业化相比于体制化能带来足球的热度,提升足球关注度,参与度还有更直接的经济效应。谁不想在不影响为国效力的基础下,再去增加收入。所以足球举国体制化本身就是对于足球发展一种巨大的浪费。朝鲜的“人民鲁尼”郑大世还在日本踢球呢。
    单论我国,在1994年职业化之前没进过世界杯。职业化之后,两进亚洲杯决赛还进军世界杯。抛开带来的经济增长不提,成绩倒也还进步了。
    没有任何一个世界杯冠军是体制下获得的,中国足球目前的问题恰恰职业化还不够。
    5、中国足球的根本问题在于上面和下面
    可以说是上面不懂球,下面的也不懂。
    上面不知道发展青训,不知道提升国内足球的普及度(关注度远远大于普及度),不知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知道从娃娃抓起,不知道提升我国从事足球运动的专业人群数量。只知道从球员身上找问题,然后呜呼:我泱泱大国,居然找不出几个踢球好的。
    下面的群众,大部分连足球规则都不懂,一遇到世界杯朋友圈发起来,说自己是c罗粉丝梅西粉丝。国足踢比赛,可能就没看几分钟,朋友圈,微博发起来,说国足垃圾。很多人不懂足球,他们只懂得怎样把自己和足球绑起来,让别人觉得他很赶得上热度,从而吸引眼球。而陈一冰就是这种,他微博400多万粉丝,但是他平时的微博评论量可能就是两位数。发表争议言论之后,他这两天的评论量四位数逼近五位数了。他只用了几条评论就把自己重新拉回了公众视野,对比于买水军买热搜,成本太低了。
    媒体舆论也是中国足球的问题,赢球狂夸,输球狂喷,两种极端对于公众对于国足的认识很片面,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其他球队过去现在是什么水平,国足过去现在是什么水平。只有客观理性的评价才能给公众带来正确的认识。
    综上所述
    陈一冰的言辞不妥之处在于:
    1、他是中国足球发展所带来的间接受益者,来抨击中国足球是否合适?
    2、他对于足球已经5000多天十多年未了解,是否应该了解一番再进行抨击。
    3、隔行如隔山。

参考五、2014年嘲笑国足引起争议的冯喆和2019年嘲笑国足引起争议的陈一冰都是体操运动员,这是巧合吗?

    与其说都是体操运动员,其实都是体制内的运动员,本身所从事的运动就没市场,自然拿不到高工资,加上本身文化水平,自身素养不高,眼红足球运动员工资比他们高。不然这么多年也没见其他运动员一起组织抗议之类的行为。
    不少体制内的运动员应该知道自己拿到的工资都是每年足球上缴的,而这些花足球上缴的钱去嘲讽足球的体制运动员,属实铁憨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20230712@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Li2023071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