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李小龙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李小龙是什么样的人

一、李小龙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身边总会有人提起李小龙,和各路明星对比,关于他的功夫实力,人气,还有各项记录或者趣闻,求问知友关于李小龙,还原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李小龙

二、李小龙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他作为黄种人娶白人姑娘,二人共同经营也教外国人武术的武馆; 将中国武术加入西方格斗技巧,成为综合格斗的先驱; 将功夫电影推向欧美,又将欧美电影制作理念带回香港…… 在李小龙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东西文化的融合。
    他更是凭一己之力,开创了整个中国功夫片的全新时代。
    如果说一名电影演员能成为所有西方人眼中的「中国符号」,这样的人肯定是不多的。
    而李小龙是最无可争议的一个。
    他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了太多值得回味的东西,包括他的电影、他的哲学、他的双节棍、他的啸叫。
    也包括他的突然告别。
    1
    1973年7月20日下午2点,香港嘉禾电影公司的老总邹文怀来到了李振藩的家中。
    两个人针对要拍摄的电影《死亡游戏》剧本大纲做了意见交流。
    下午4点30分,两人一起来到剧中另一名女演员丁佩的家中,三人针对剧本大纲又做了两个多小时的交流和沟通。
    晚上7点,三人准备去凯悦酒店楼下的日本酒家用餐。
    临走前,李振藩突然说:
    「我不舒服,头疼起来了。」
    由于李振藩近期经常会莫名其妙地头疼,所以丁佩拿出了一片阿司匹林让他服下,并要他去卧室休息。
    晚上8点30分左右,丁佩进卧室去看李振藩,发现他正在熟睡。
    因为不忍叫醒他,丁佩就打电话给先前因为要接人离去的邹文怀,说索性就别去酒楼吃饭了。
    到了晚上9点45分,邹文怀回来了,走进卧室,发现李振藩还没有醒。
    邹文怀试着叫他,却叫不醒。
    邹文怀和丁佩意识到可能事情不太妙。
    晚上10点,一个叫朱博怀的私人医生被叫了过来,他做了检查后发现,李振藩已经陷入昏迷,而且心跳、脉搏和呼吸都没有了。
    另一名叫邓宝志的医生随后赶到。
    他做检查的时候,直接宣布:
    李振藩已经死亡。
    这实在是一个惊天动地的意外消息。
    因为李振藩是死者的本名,他还有一个全世界都如雷贯耳的名字:
    李小龙。
    他死的时候,只有33岁。
    李小龙
    2
    1939年,香港的粤剧名角李海泉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去旧金山唐人街演出。
    襁褓中的李小龙和他的父母 李海泉在那里一直待到了1940年,在这段时间,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儿子。
    因为旧金山市又被华人称为「三藩市」,所以李海泉决定把儿子起名为「李振藩」。
    10年后,被称为「小李海泉」的李振藩在出演电影《细路祥》中的角色时,因为他出生的1940年是庚辰年,按中国的生肖传统是龙年,又因为出生的时辰是辰时(「龙」时),所以他被起了个艺名:
    李小龙。
    李小龙在1岁的时候,被父母带回了香港,开始了在香港18年的生活。
    学生时代的李小龙,做什么事情都很有劲头,除了一样——学习。
    在他的学习成绩中,历史和社会学还算可以,但数理化简直是一塌糊涂。
    李小龙的妈妈曾开玩笑说:「小龙10岁的时候,只能数出来10以内的数字。」
    李小龙12岁的时候进入了一家叫拉莎莉学院的天主教学校,学校授课全程用英语,而李小龙却没有任何英语听说基础。
    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李小龙对学习完全丧失了兴趣。
    中学时期的李小龙 孩子们的激情在课堂上得不到释放,就很容易发泄在其他地方。
    李小龙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发泄渠道——打架。
    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的香港,除了被日本占领了三年之外,都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之下。
    在广大百姓所处的街区,尤其是年轻人群体,大多只信奉一个法则:拳头。
    李小龙进入拉莎莉学院后不久,有一天忽然跑回家,对妈妈说自己想练武术。
    于是,父亲李海泉开始教他太极拳。
    在跟爸爸练了一两次太极拳之后,李小龙实在无法忍受这种慢节奏的拳术而选择了放弃。
    在这一点上,妈妈倒还是继续支持李小龙,她为儿子支付了学费,让他去拜了一位师父。
    那位师父的名字,叫叶问。
    叶问和李小龙 叶问精炼凶悍的「咏春拳」很快吸引了李小龙。
    一旦确定了自己喜欢的事,李小龙就开始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学习武术这件事上:
    在咏春拳的道场,李小龙是从来不会逃课的孩子;
    走在路上,他会突然挥拳或用脚去踢路旁的树木,吓路人一大跳;
    全家人一起吃饭的时候,他会双掌轮番猛击身边的小凳子,说这样可以加强掌部力量并让肌肉更强健有力。
    混乱无序、强者为王的香港街区为李小龙提供了理想的土壤。
    训练有素的他很快就以强悍的体魄和勇猛的斗志,成为一帮少年中的首领。
    李小龙的家人曾回忆,这个孩子会将自己的利器都藏在一个秘密地点,并且经常将一条铁链缠在腰间,再到街上逛来逛去。
    而李小龙的兄弟也回忆:「如果小龙不喜欢谁,会直接告诉他。」
    1967年10月号的《黑带》杂志也登出过李小龙自己的回忆:
    「那时候我是一个小混混,年轻无知,随时都在寻衅滋事,大打出手。
    我们的身上暗藏着链锁和尖刀。」
    当时李小龙的目标只有一个:打架就要打赢。
    所以,除了咏春,他还练过洪拳、白鹤拳、功力拳、少林拳、戳脚、节拳等各种拳种,还在1957年夺得过香港校级拳击比赛少年组的冠军。
    值得一提的是,李小龙年轻时还拿过全港恰恰舞冠军。
    他后来在格斗中那如同舞步般的步点,有人认为就是受到了舞蹈的启发。
    可能李小龙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是,那些年在街头的打架经验和学习的各家拳法,对他后来武术观念和自成一派打法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一切从实战出发。
    当然,幸好李小龙后来没有继续沉迷于街头打架;
    不然可能他的名字只有某个监狱的典狱长和狱友会知道,或者,干脆就此消失了。
    3
    改变李小龙人生轨迹的,首先是电影。
    其实在1941年,李小龙只有3个月大的时候,他就客串过电影《金门女》,在里面扮演一个婴儿。
    因为父亲李海泉和演艺界的关系,李小龙在孩童时代客串过很多部电影。
    直到1950年,10岁的李小龙作为主演之一,出演了电影《细路祥》。
    他在里面扮演一个父母早亡,不甘于贫穷,又良心未泯的不良少年。
    也是从这部电影开始,他正式以「李小龙」的艺名出道。
    在1953年到1959年期间,李小龙拍了十几部电影,各种类型都有,还拍过《雷雨》。
    李小龙似乎从小就有演电影的天赋,他能把握住角色的内心,而在眉宇之间,就能将自己扮演角色的神韵传递出来。
    当时的影评人向宸曾在《文汇报》撰文,提醒:
    《细路祥》的电影介绍里,「李小龙」的名字已经赫然在列 「(李小龙)配称粤语片『天才童星』,粤片工作者应该好好重视他。」
    应该说,如果不是拍电影让李小龙花费了不少的精力,他可能还会沉浸在无休止的街头打架斗殴之中。
    而他在那么多部电影中获得的经验和成长,也为他今后的事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959年,那个骁勇好斗却同时能演十多部电影并获得好评的李小龙,已满18岁了。
    他需要换个地方施展才能了。
    4
    1959年,由于李小龙学习成绩糟糕和经常与人争斗,家人还是决定送他去美国念书。
    李小龙出生在旧金山,按照美国的法律,他已经拥有美国国籍,所以他去美国读书倒不是什么问题。
    不过他和家人在那时肯定不会意识到,李小龙的美国之行对今后的华人电影乃至世界电影意味着什么。
    李小龙于1961年考入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主修戏剧,并辅修了哲学、心理学及其他学科。
    在就读的同时,他也结识了后来的妻子琳达。
    当然,李小龙在大学期间的收获不仅仅是自己未来的妻子。
    在大学,他自己组织了一支「中国功夫队」,经常在学校里表演各种武术。
    在大学二年级时,他在学校停车场的一个角落租了一小块地,开了一个叫「振藩国术馆」的武馆。
    而他自己在练拳之外,也开始接触各种兵器,包括长棍、短棍,尤其是双节棍。
    琳达有英国和瑞典血统,后来为李小龙放弃了自己的学业 李小龙确实已经不再是那个只会在街头打架的小混混了,他依旧痴迷于中国武术,却学会了将自己学到的其他击技技术融入武术,融会贯通,最后创造出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击技体系——截拳道。
    在李小龙看来,主动以攻为守的「拦截」可运用多种方法实现。
    「截」不是阻挡的意思,但它可作为一种积极的防御方法来化解迎面而来的打击。
    学哲学的李小龙甚至给「截拳道」定下了这样一个纲领和要义: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当然,作为一种击技,名字和道理讲得再好听也没用,最关键的,还是一个字:打。
    1964年,李小龙应邀出席美国加州长堤国际空手道锦标赛。
    他表演了双指俯卧撑(即用同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双脚分开大约一肩宽,作为支撑)。
    此外,他还表演了「寸拳」。
    李小龙站直,右脚靠前,右膝微微弯曲,面前站着志愿者鲍勃·贝克。
    李小龙右臂部分伸展,右拳距离对方胸部约一英寸。
    在没有收回右臂的情况下,李用力打出一拳,同时保持姿势基本不变,将对方击退,摔倒在后面的椅子上。
    这把椅子放在对方身后以防止他摔伤,但强大的冲击力还是让对方摔倒在地。
    李小龙在加州长堤国际空手道锦标赛上 贝克后来回忆:
    「我告诉李小龙不要再做这种示范。
    在他击打我后,我的胸部疼痛得难以忍受,不得不在家休假。」
    此外,在旧金山开设武馆的李小龙,还要接受各个武师的挑战。
    1964年,李小龙在加州奥克兰唐人街与华人武师黄泽民进行了一场轰动一时的比武。
    黄泽民与李小龙同龄,是形意拳、北少林拳以及太极拳的好手。
    据李小龙称,一些华人向他下达了最后通牒,命他停止向非华裔教授武术,但李小龙拒绝了。
    于是,黄泽民就带着六个人上门挑战。
    据李小龙的妻子琳达回忆,这场比武只持续了三分钟就结束了——
    李小龙将黄泽民打倒在地,问:「认输吗?」对方回答:「认输了。」
    随着李小龙的声名鹊起,到他武馆来学艺的人越来越多,这里面有华人,也有美国人和欧洲人。
    但是,如果一直这样发展下去,李小龙可能也就是一个在美国华人界比较有名的武师而已。
    真正让他成为一个文化象征符号的,还是他在3个月大时就开始接触的行业——电影。
    只不过,这次拍电影的地方,换成了美国好莱坞。
    5
    1965年,25岁的李小龙前往福克斯电影公司试镜。
    那段试镜的视频至今仍在全世界的各类社交媒体平台上流传。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年轻的李小龙自信、沉稳,对武术有自己的理解,当时他的身段和武术非常赏心悦目。
    李小龙的谈吐、外表,以及当时让西方人耳目一新的击技方式,很快让好莱坞另眼相看。
    1966年,李小龙得到了参演30集美剧《青蜂侠》的机会,饰演配角加藤。
    1967年,他又参演了《蝙蝠侠》。
    李小龙(右)在《青蜂侠》中的剧照 在1969年1月,马上要步入而立之年的李小龙非常直白地写下了自己的「人生总目标」:
    「我的明确目标是,成为全美国最高薪酬的超级东方巨星。
    从1970年开始,我将会赢得世界性声誉。
    到1980年,我将会拥有1500万美元的财富,那时候我和我的家人将过上幸福的生活。」
    那个时候的李小龙,虽然以「截拳道」在美国华人武术界较有名气,但在好莱坞,他毕竟刚刚崭露头角,还只能演一些配角和进行客串——他真的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吗?
    但有时候,你不得不感叹命运的安排。

三、李小龙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1
    1959年4月29日,19岁的李小龙怀揣父亲给的100美元,从香港漂洋过海,独自前往美国。
    海面上波涛起伏,像极了命运的曲线。
    李小龙堂姐李秋勤回忆说,李小龙当年之所以突然离港赴美,是因为与当地一个绰号“靓仔科”的粤语片小生结仇。
    1958年,李小龙在茶楼与靓仔科相遇。靓仔科一向不务正业,手下马仔众多,他向李小龙挑衅,还让其给自己倒茶。李小龙起初不予理会,直到对方出言侮辱他父亲,才勃然大怒,与对方一帮人马大打出手,一直闹到警察局。
    之后靓仔科放出狠话,要利用与黑帮的关系向李小龙放出追杀令。李小龙的父母担心儿子遭遇不测,才安排他到美国读书。
    这只是李小龙早年江湖故事的一个小插曲。
    这个出生于龙年辰时(1940年11月27日上午7时12分)的“龙之子”,从来就不是一个好惹的角色。
    李小龙自幼活泼好动。年幼时在香港,正逢抗日战争时期,常有日机低空飞过。据其家人回忆,懵懂无知的李小龙一看日机,常爬到顶层叫骂,害得他的父母又惊又恼。
    后来,在李小龙的代表作《精武门》中,他饰演的陈真将“东亚病夫”牌匾的纸塞到日本人嘴里。这样一幕震撼人心的片段,在让人拍手叫绝的同时,或许也是在表达李小龙自小便唤醒的民族情怀。
    进入香港的喇沙书院读书,李小龙成了一个讲义气,爱打抱不平的“打架大王”。他身手敏捷,又学过功夫,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的学生,几招内都得被他打趴下。
    据他的隔壁班同学,后来名列香港四大才子的黄霑回忆:“在整个喇沙书院,只有他欺负别人的份儿,别人几乎没有敢惹他的。”
    黄霑这么说,当然是因为他本人也吃过李小龙的亏。
    有一次,黄霑的弟弟和李小龙言语不和,起了争执。黄霑见状,没有袖手旁观,和弟弟联手,跟李小龙过招,几回合内,兄弟俩果然被打得落荒而逃。
    两人你来我往,斗了一个月,最终以黄霑请客吃饭,双方握手言和告终。未来的功夫巨星和文坛才子,可谓不打不相识。
    当时的历史背景,让香港成为一个文化大熔炉,各方人物齐聚一堂,一时人才辈出。
    和李小龙、黄霑同校的,还有港式喜剧的开创者许冠文。由于家里拮据,许冠文在上学期间还要兼职教英文,显然没机会找李小龙挨揍。
    许冠文的弟弟,被誉为“歌神”的许冠杰,倒是在多年后和李小龙相当熟络。两人太太都是美国人,两家儿女更是从小玩到大。
    许冠杰还曾在一次主题为“香港情怀”的演唱会上,邀请李小龙之女李香凝代其父合唱《Somewhereoutthere》,以怀念李小龙。
    许氏兄弟童年时,一家人在没水没电的钻石山木屋区落脚。回忆起这段苦日子,许冠文还曾自嘲地说:“我没有幽默感,由小至大都是如此。我好严肃,不明白其他人为什么认为我好笑。”
    此时,许氏兄弟显然与电影没什么缘分,李小龙却从小与电影结缘。
    2
    李小龙家境富裕。他父亲李海泉是粤剧名伶,还是他在戏剧和武术上的启蒙。
    李小龙7岁时便开始随父亲学太极拳,这是他第一次接触中国功夫。
    ▲童星时期的李小龙。
    由于出身粤剧世家,他经常到片场给李海泉探班,还在其参演的电影中客串角色,从小就耳濡目染,展现自己的表演天赋。
    三个月大时,李小龙就曾在电影《金门女》中出镜,“本色出演”,扮演一个婴儿。对此,他曾自豪地说:“我一出生就拍电影了。”
    他原名李振藩,“李小龙”这个名字也是在其9岁参演电影《细路祥》时,编剧袁步云给他取的艺名。
    李小龙的母亲何爱瑜则是一名中德混血,是富商何甘棠的养女。何甘棠有两个弟弟——何福、何东。何氏家族曾是香港四大家族之首,声名显赫。“澳门赌王”何鸿燊就是何福的孙子,仔细捋一捋,李小龙和何鸿燊还是不出三代的表兄弟。
    3
    少年时期的李小龙,对待电影十分敬业,对学习的态度却截然不同。他偏科严重,尤其重文轻理,在学校经常违反纪律,如黄霑一般败于其手下的同学不计其数,不得已多次退学转校。
    1953年,14岁的李小龙每天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换掉校服,上街找对手较量。有一次,他终于碰上强敌,尝到了战败的滋味,要强的他心里很是不爽。
    在一个同龄玩伴的介绍下,他来到九龙利达街的咏春拳馆,拜叶问为师。
    李小龙天不怕,地不怕,直到碰上了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才知道了什么叫“老师”。
    与桀骜不驯的李小龙不同,叶问平生处世低调,从不争强好胜。平时除了练武,就是和三五弟子、好友在茶楼饮茶,偶尔打上几圈麻将。
    命运却让这对性格迥异的师徒相遇,多年以后,李小龙早已成为叶问最得意的弟子。
    拜入叶问门下后,李小龙用心苦学、勤练不辍。整日对着家中的木桩练粘手功夫。他父亲也不知是喜是忧,叹道:“他只要从练武的经历中拿出二成,学业也不至于如此。”直到如今,很多父母估计还有和李海泉相似的烦恼。
    学咏春拳也是李小龙首次系统接受中国武术的教育,后来追忆师父,他的心中满是感恩:
    “他首先是一位精明的学者,他很了解我的个性,知道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他甚至在我踢打得浑身没劲时才让我学习一些新动作,以磨练我的耐性。由于这时我已没有了体力,故练习起来便不会心焦意躁…我已完全沉醉在这个独特的咏春拳世界里了。”
    李小龙认为,很多武术老师观念和技术僵化,在教学方法上深陷形式的束缚,这样会使中国武术的发展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而叶问却能与时俱进,因材施教。
    ▲李小龙向叶问请教咏春拳。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李小龙继承了叶问的创新意识,他一生师从各家,学习各派武术,已知的便有咏春、太极、内家拳、节拳、空手道和跆拳道等。
    最终,李小龙融汇各家之所长,结合自己所爱的道家文化,提出“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无形无范,如水一样”的武术思想,于1967年,创立了截拳道。近年大火的综合格斗(MMA),更是将李小龙奉为先驱。
    4
    1959年,19岁的李小龙来到美国后,先于西雅图的爱迪生技术学院就读,准备考大学。虽是寄住在父亲的朋友家,但是生活费用几乎全靠自力更生。
    李小龙除了武艺超群,舞技也很了得,曾经获得过香港恰恰舞冠军。在香港,他曾以教一个武林前辈恰恰舞为条件,从他那里学来一套拳法。
    初到美国,他就以恰恰舞冠军头衔为噱头,靠教人舞蹈为生,之后又做过餐馆服务员、送报杂工,日子过得十分艰苦。
    在此期间与李小龙有过多次接触的著名才女林燕妮曾说:“如果拍《李小龙传》,最精彩的不是他回港拍片那几年,而是他在美国苦思苦练成家那些岁月。”
    林燕妮是李小龙哥哥李忠琛的女朋友,后来成为他的嫂子,多年后又与黄霑有过十几载的感情纠葛。
    林燕妮与李小龙相识于微时,她笔下的李小龙,真实而清晰,既顽皮热情,又彷徨失意。
    有一回,李小龙接到哥哥命令,要在暑假照顾林燕妮。性格外向的他和这位嫂子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为好朋友。照林燕妮的说法,就是“铁杆兄弟”。
    李小龙就连自己14岁失去童贞的事情都告诉她,并称当时是在片场里,让一个女演员“干了”。
    两人无话不谈,李小龙一打开话匣子就停不下,林燕妮回忆说:“他谈武术、谈哲学、谈女孩子,就是没听过他谈上学。你想他不做声,最好谈上学,包管他马上收声。”
    当时,林燕妮和三个同学合租,遇上了恶房东,只因私自将发霉的旧地毯换掉,房东就要她们赔偿。
    林燕妮打电话告诉李小龙,自己受欺负了。李小龙二话不说,提着一把枪就来和房东理论,双眼怒瞪,吓得房东拔腿就跑,不敢再来惹事。
    林燕妮当时不过17岁,心里想的是“有人拿真枪来救我们,很好玩”,但又怕李小龙一激动,真把这恶房东给打死了。
    而李小龙对自己持枪来救场的做法却有几分懊悔,他后来回忆,认为武林中人应该是鄙视一切火器的。
    ▲林燕妮与李小龙。
    林燕妮发现,李小龙其实是一个孤独的人,由于当时前途未卜,每日都心事重重。
    他对林燕妮说:“有时我会半夜醒来,坐在床上大哭一顿。”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见英姿焕发的李小龙也有多愁善感的一面。
    因此,林燕妮说:“我所认识的完全不是巨星李小龙,而是个桀骜不驯,奋斗不懈的人,心地极其善良爱打抱不平。”
    5
    来到美国两年后,1961年3月,李小龙考入华盛顿大学,主修戏剧,辅修哲学。
    哲学与功夫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让李小龙一生痴迷。一静一动,恰似李小龙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性格。
    李忠琛对弟弟的选择毫不意外。他说,李小龙从小就喜欢独处呆想,起初大家都以为他是病了,后来才知他在想事情,却不知他在想些什么事情。他学哲学,正好可以把那些问题弄个透彻。
    怀着对哲学的热爱,李小龙还迷上了写诗,将内心的迷茫和对未来的期待,依附于文字之中。
    在给自己的挚友,“美国跆拳道之父”李俊九写信时,他将成长中的所思所感化作诗句,以勉励自己,执笔写下了一首《我是谁》: 
    我是谁?
    我是人群中的巨人,
    俯视苍生的豪杰,
    还是封闭自感的庸碌之辈?
    我是功成名就,信心实足的绅士,
    一呼百应的天生领袖,
    还是在陌生人前小心翼翼,
    动辄心惊的弱者?
    在强装的笑颜后面,
    是一颗瑟瑟发抖的心,
    如同在漆黑森林里迷路的小小少年。在大学,李小龙继续半工半读的生活,他终于发现,即便是自己喜爱多年的恰恰舞等玩意,也不过是“毫无意义的消闲玩乐”。
    中国功夫,才是他毕生的执着追求。
    尽管生活忙碌,他仍特意让家人从香港运来木人桩,每日坚持练习,甚至在学校组织一支“中国功夫队”,进行表演和训练。老外没见过功夫这样稀奇的技艺,“kungfu”(功夫)这个单词也是在以后才经过李小龙迅速传播开来。
    李小龙发现美国的年轻人显然对他这一身功夫更感兴趣,于是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开馆授课。那些对功夫感兴趣的同学和街坊邻居,成为他的首批学生。最初,李小龙授课没有固定地点,辗转于公园和停车场。
    李小龙也由此结识美国的各路师友,其中就包括他最要好的朋友之一,木村武之。这位友人比李小龙大16岁,一直到耄耋之年,还坚持给李小龙扫墓。
    林燕妮曾在文章中写道:“我觉得对他最好的是那个美籍日裔朋友,很可靠”。
    性情憨直的木村武之很快帮李小龙解决了授课场地的问题,把自己店铺后的空地作为临时“武馆”。
    李小龙起初分文不取,完全是以推广中国功夫为目的。木村回忆说:“那时,他是非正式地教我们,我们建议他向我们收取学费。”
    经过几年打拼,李小龙声名鹊起,向他学习功夫的人越来越多。1962年4月,他在西雅图唐人街的一个地下室成立了首间“振藩国术馆”,并于第二年出版了生前唯一一部完整著作《基本中国拳法》。
    1964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长滩举办的“国际空手道锦标大赛”上,经过李小龙的忘年交,同时也是其弟子的严镜海多方奔走,李小龙作为表演嘉宾受邀参加。
    在开幕式上,李小龙的表演技惊四座,这是他第一次通过电视,在美国观众面前展示中国功夫的魅力。主办方留下了这段宝贵的录像,李小龙成名作《青蜂侠》的制作人正是通过这次演出结识了李小龙。
    ▲《死亡游戏》剧照:李小龙与其弟子NBA球星贾巴尔过招。
    6
    在发展事业的同时,李小龙还邂逅了爱情。1963年,一个叫琳达·埃莫瑞的美国女孩走进李小龙的武馆。一年后,她嫁给了李小龙。
    李小龙一生遇到美女无数,而琳达却是他唯一理想的妻子。
    李小龙在生活上非常依赖琳达,出门时,需要妻子为他准备衣服,有时半夜醒来,妻子会为他煮面条。虽然在饭店打过工,可李小龙对烹饪一窍不通,面对灶火和食材,他也只能缴械投降。幸好琳达是个贤内助,不仅会做西式菜,还为李小龙特意学了广东菜。
    当时,李小龙跟严镜海的夫人借了一枚戒指向琳达求婚,仓促之下发现自己连西装都没有,于是又急忙去租了一套。
    在这样困顿的条件下,两人相识相爱。结婚后,夫妻双双放弃学业去了加州。一年后,他们的儿子李国豪出生。
    李国豪从小就随父亲习武,在李小龙去世11年后,也走上了电影之路。然而,李国豪不幸于1993年拍摄电影《乌鸦》时中弹身亡。当时,射中他的道具枪本应该射出一发空包弹,却不知被谁换成了真子弹,这一谜团至今未解。
    婚后几年,李小龙经济状况有了起色。
    他所开办的“振藩国术馆”在奥克兰、洛杉矶等地先后成立分馆。随着名声越来越大,许多影视圈的知名人士也慕名而来,李小龙的授课费自然水涨船高,涨到了每小时250美元,10堂课1000美元。在给香港友人的信中,他称自己“已成为有史以来全美最高价的教师”。
    1969年,他又自信地在一张便笺上写道:“从1970年开始,我将会赢得世界性声誉。到1980年,我将会拥有1500万美元的财富,那时候,我和我的家人将过上幸福的生活。”
    李小龙写下这段话时,并非收获成功后志得意满的豪言壮语,而是在奋发图强时对未来希冀的大声疾呼。
    后来,他真的如愿了。
    ▲《精武门》剧照。
    7
    1965年,好莱坞向李小龙发出邀请,他在20世纪福克斯筹拍的电视剧《青蜂侠》中初露锋芒。人们熟知的那个在影视作品中大杀四方的硬汉形象,终于横空出世。
    在李小龙成名之前,好莱坞的华人演员备受歧视。比他成名更早的黄柳霜,尽管曾留名星光大道,她在电影中扮演的却多是娼妓、奴隶之类的角色。西方观众认可她的演技,却从没认可她的肤色,如同现在某些辱华者一样,对其带有偏见。
    而李小龙闯荡好莱坞时,从不愿意出演负面角色,他要让观众记住的是中国功夫,是中华男儿的血性。《青蜂侠》开播后,他所饰演的男二号,人气一度盖过了男一号,他的功夫也为美国观众所接受。
    正在李小龙事业蒸蒸日上时,1970年,他遭遇了人生的一大危机。在一次弯腰做伸展运动时,由于没有提前热身,他的脊背受到严重伤害。
    医生告诉李小龙,他以后可能再也无法正常行走,还劝他放弃功夫。
    李小龙不服。在康复期间,他躺在床上还不忘创作电影剧本,并把写着励志词语的小纸条贴满浴室、门上和墙上。
    经过连续数月与病魔的抗争,他竟奇迹般地康复了。正如他常对妻子说的:
    “人与人之问千差万别的原因并不在于我们的生命中发生了什么,而在于当我们面对人生中能考验生命勇气的重要境遇时,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作出回应。”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猛龙过江》剧照。
    8
    《青蜂侠》让李小龙得以在影视剧中施展拳脚,可好莱坞对华人演员的排斥,仍让他深受束缚。
    满怀抱负无法实现,李小龙开始将目光投向香港,那片故土曾赋予他对功夫、哲学以及电影的热爱。
    他的老同学黄霑,没有因玩乐而荒废学业,考入香港大学,1965年开始从事电影配乐工作,并于几年后创作了第一首歌曲,并开始写自己的专栏。
    另一个校友许冠文告别童年的艰苦生活,大学毕业后进入TVB做主持人,他与弟弟许冠杰合作主持的综艺节目《双星报喜》,在1971年创下香港电视最高收视率纪录。李小龙回香港后,上TVB的《欢乐今宵》表演,主持人正是许冠文。
    香港的文艺事业蓬勃发展。
    1971年,李小龙和财雄势大的邵氏公司联系。邵氏为李小龙开出的条件并不丰厚,每部片酬只有2000美金,还要签长期合约,与寻常演员无异。
    不过,李小龙坚持要邵氏寄来剧本和相关资料作参考,之后还非要邵氏派人,去美国当面和他谈,合作事宜另行商议。
    邵逸夫早已得知李小龙在好莱坞发展不如意,自然摆出架子,要求李小龙必须先行回港。
    一向心高气傲的李小龙,一怒之下跟邵氏谈崩,邵氏就这样错过了李小龙。
    恰好此时,邵氏的得力干将邹文怀因对薪金不满而出走,成立了嘉禾公司。
    在去美国拉拢已结婚的邵氏武打女星郑佩佩的同时,嘉禾顺便派人拜访李小龙。这是第一家大老远跑来美国热情相邀的香港制片商,李小龙被其诚意感动,双方一拍即合。
    1971年,李小龙重返香港,加盟嘉禾。当年拍摄的《唐山大兄》,是李小龙首部担任男主角的电影,这部电影上映不到三周,票房达到320万港元,创下香港票房纪录。
    彼时嘉禾羽翼未丰,屡屡受到邵氏挤压。这部《唐山大兄》既让李小龙名声大噪,也拯救了嘉禾。
    第二年,《精武门》《猛龙过江》相继上映,连破票房纪录,其中《猛龙过江》仅在香港就拿下了530万港币的票房,是香港有史以来,首部票房过500万的影片,同时也打破了东南亚地区的多个票房纪录。
    正如李小龙所说:“我来香港就是要把截拳道从电影上发挥出来。”有别于以往香港武打演员老套的架势,李小龙力求真实,电影中的他,“硬桥硬马,拳拳到肉”,开创了新式功夫电影的先河。
    1972年,李小龙拍摄电影《龙争虎斗》和《死亡游戏》,为他进军国际影坛铺路。此时,他的电影早已扬名海外。
    ▲成龙引以为豪的一张剧照。
    9
    1973年5月10日下午,李小龙在为《龙争虎斗》英文版配音时,突然晕倒在地,随后立刻被送往医院。医生的诊断结果是:“除体内尿素值偏高外,其他无异常。”
    看似小事,却似乎在为李小龙的身体敲响警钟,自从他回香港拍电影,几乎没有休息过。
    7月20日,李小龙与邹文怀到女星丁佩家中讨论剧本。丁佩是香港有名的艳星,与李小龙相识一年多,关系暧昧。
    当晚,李小龙在丁佩的香闺中昏迷不醒。丁佩发现后,急忙找来邹文怀,两人一时手忙脚乱,不知怎样是好,在经由丁佩私人医生诊察后,才呼叫救护车。
    为时已晚。李小龙早已失去生命迹象,年仅33岁。
    起初,为了保全李小龙的声誉,他的家人和嘉禾公司都对外公布李小龙是死于自己家中,后来由于表述细节不一致,才引来质疑。
    香港的狗仔队一向很给力,很快找到救护车的行驶记录。媒体才知道,出事地点是在丁佩家中。
    一直到今日,李小龙的死因依旧扑朔迷离。丁佩言行不一,一方面说早已将自己所知公之于众,另一方面又闪烁其词,还曾以李小龙为主角写书,有消费死者之嫌。在李小龙去世三年后,她与香港影视圈大佬向华强结婚,离婚后皈依佛教。
    2014年,在某访谈节目中,丁佩说自己得过精神分裂症,很多事情已经不记得了。
    李小龙之死,成为了不解之谜。
    有人说,密集的体能训练和无形的心理压力,摧残着这位冉冉升起的功夫巨星;也有人说,香港黑帮、武术界,乃至因为种族原因而招惹的美国人、日本人对李小龙寻仇暗杀。
    无数猜测,终究没有定论。当年,经过两个月的调查,香港法院根据综合报告和国内外专家意见,给李小龙确定的死因只是——“死于不幸”。
    ▲《龙争虎斗》剧照。
    李小龙的死,犹如流星坠地,可是,他生命的戛然而止,并没有抹去人们对他的回忆。他骨子里的侠义,还有将中国功夫传播至世界各地的影响力,至今难以超越。
    如果李小龙还在世,到今天刚好年满78岁,然而,活在电影中的他永远年轻。
    当初在他电影里跑龙套的成龙等巨星早已老去,深受其影响的周星驰等粉丝也成就了一番事业。
    让人遗憾的是,李小龙为华语影坛带来的阳刚之气却在逐渐消逝,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也早已一去不复返。
    参考文献:
    苏静:《再认识李小龙》
    (美)约翰·里特:《李小龙:生活的艺术家》
    江江:《李小龙画传》
    师永刚、刘琼雄:《李小龙映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20230712@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Li2023071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