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中国足球这么弱到底是什么原因?

    先说说我的经历吧。
    小学开始踢球。每每放学后都会到一段没什么行人经过的小公路上去踢一会儿,这几乎是唯一的机会。体育课什么的,不让踢球。踢毽子,跳绳什么的随便你,打篮球都可以,就是足球不行。在学校被发现带着足球,会被以“有踢碎学校玻璃隐患”为由而没收。
    升了初中管理宽松了一些,可以踢球了。大家球技也渐渐有了提升,很少出现五六个人围着球挤成一个疙瘩的情况了。但是踢球还是不会得到家长和老师的支持,爱踢球,成了不务正业的表现——什么是正业?学习,考试。02年的夏天,如果没有被分到和冠军巴西,季军土耳其同组,如果孙继海没有再第一场就被踢伤,如果肇俊哲和杨辰的两个球没有被门柱挡出,或许现在会好一点。学习最紧张的高中却是我踢球最多的时期。高一初来乍到,发现周围同学都不太会踢球,自己的一脚臭球都能被冠以“踢得好”。于是自信心爆棚,踢得很勤。高二有一阵子甚至每天中午都和别的班级进行比赛(午休两个半小时,比赛被分为上下半场,中场休息半小时,一般用来吃饭,但是根本吃不下啊有木有。所以那阵子身材很好),恰逢转来三个球技好的同学,组成前场三剑客(我这种伪高端就沦为后卫了啊抹泪),大概有七成以上的胜率。但是,还是但是,有谁会支持你踢球呢?我曾经一度觉得四十岁了也会踢球,但实际上我刚一上大学,足球生涯就结束了。同样的玩电脑游戏,同样的打篮球,但没有同样的踢球。周围的同学,同样不会篮球,同样不会电脑游戏,但最后都或多或少都学会了。唯独足球,他们不想学。或许因为,学校内有12个水泥篮球场,8个橡胶篮球场,学校外有十几间网吧,却惟独,没有一个像样的足球场。绿油油的草坪球场一度让我以为自己到了天堂,但马上被告知,那是学校的脸,不会让你踩上去的。还有一块长满杂草无人问津的土场,我自己都提不起兴趣,何况新手(脚)呢?一路走来,有哪些变化?
    家长老师态度:不支持——反对——禁止——无明显态度踢球环境:几乎没有——没有——有,而且不错——有,相当差人们对足球观念:国足臭踢球没前途你要考好中学——国足臭踢球没前途你要考好高中——国足臭踢球没前途你要考好大学——国足臭踢球没前途你要找好工作这导致的后果就是:一个孩子很难爱上足球,爱上足球很难得到支持,得到支持很难踢好足球,踢好足球很难成为职业球员,成为职业球员很难在“假赌黑”的大环境中洁身自好踢好足球。才会出现十三亿人出不来十几二十个能踢好球的这种情况。
    最后引用一段刘建宏的话
    为什么输球总是我们呢?如果你是一个家长,你会让你的孩子踢球吗?如果你是一个班主任,你支持班里组成球队吗?如果你是校长,你们学校有足球队吗?如果你是市长,你知道你的城市有多少足球场吗?如果你是房地产商人,你光想着挣钱,你盖的小区里有足球场吗?中国足球上不去,不是几名球员的问题,是我们所有人的问题。我们不要怨天尤人,其实改变中国足球很简单,其实还是你自己去踢球。

中国国家足球队为什么那么差
    中国足球这么弱到底是什么原因?

一、为什么中国足球一直这么差?

    中国不缺乏有天分的球员,只是受限于足协的体制和业内潜规则,没钱进不了国家队的。不过近几年我国开始注重青训,以后会有起色的。再者即使球员有能力,也要看教练的战术怎样布置,职业球员需要服从教练的安排的。

二、为什么中国足球那么烂?

    在开始正式地回答之前先问个小问题:
    如果一个人硬是要在沙漠里种个红牡丹田怎么办?
    我觉得最优解可能是打电话去宛平南路600号那里挂个号。
    现在开始正式回答问题:
    因为中国足球的差是全方位的差,而国足成绩上的不如意不过是这种烂的表象而已。
    足协&联赛中国足球的烂,首先是足协的烂。
    从职业化开始,我来历数一下足协各种强行插手联赛的骚操作:
    2001年,为了豪赌世界杯,中国足协宣布取消升降级。结果,爆发了“甲B五鼠”事件2002年开始,为了奥运战略,中国足协先后推出“U21”政策、中超改制政策(再次取消升降级机制);并开始漠视国家队建设、一心一意搞国奥队(想想杜伊、福拉多和殷铁生),结果2006年和2010年中国队都没有进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8强赛、国奥队小组赛被淘汰,中国国家队开始走下坡路2017赛季,足协为了锻炼新人,强推U23政策,结果大量比赛U23球员开场即被换下2018年年末,足协组织国家男子足球集训队训练营,受到征召的球员放弃联赛,展开包括军事训练、拉练等内容的集训,长期集训却不练球从各队中U20球员踢中乙这种贯穿始终的瞎搞造成了以下的问题:
    2000年甲A场均1.99万人的现场观众在2005年直接降到了1.03万人,联赛失去了关注度,中国人对于足球本就不浓厚的兴趣更加少联赛假赌黑横行,导致对足球苗子的吸引力变小,中国足球人才开始出现断档政策变化太快,投资人根本不敢投资而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名义上的管办分离和事实上的不是。
    2015年时曾经出台过一份名为《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的文件,确立了“管办分离”原则,即足球管理机构要从体育总局脱离出来。
    2017年1月5日,“国家体育总局足球运动管理中心”正式注销,中国足协与总局脱钩,成为拥有自主权的独立民间法人。
    “管办分离”的初衷是为了“去行政化”,是为了打破“唯政绩”观:
    毕竟,人在体制内,就要“对上负责”;我只管眼前KPI,哪管离任后洪水滔天。
    但实际上做到了没有呢?
    就举一个上文提到的例子(《足改四周年:红利与困惑》):
    某中超俱乐部副总经理表示,U23和外援政策一个赛季多次变化,给俱乐部造成困惑和负担。“政策变化太快,投资人根本不敢投资。”
    受国家男子足球集训队训练营征召的球员放弃联赛,展开包括军事训练、拉练等内容的集训,长期集训却不练球。这种封闭训练的效果引起了一些社会质疑。这种做法,真的摆脱了“唯政绩”观吗?
    人才足球是一项全民运动。任何国家发展足球的第一步,就是扩大足球人口。
    比如我们的邻居日本,2021年拥有注册球员818414人;
    比如传统强队英格兰,全境注册球员高达1410万人:
    而我们呢?
    8000
    这样狭窄的选材面,导致我们的梯队无人可选。
    举个很现实的例子:
    2014年的U16国少队——对应的应该是目前23-24这个年龄段的球员。选择人数是多少?
    42人。
    教练在小孩子踢球的过程当中,青训教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做得好的国家如日本,从2004年起,日本足协将教练员的认证制度设为S、A、B、C、D5个等级,另外还增设了针对4岁以下幼儿的教练员资格认定。其中,持有B、C、D级证书的教练员只专门负责对初中以下学生进行指导。
    目前,日本共有足球教练82258名,其中S级教练498名,A级教练2286名,B级教练6194名,C级教练27330名,D级教练45950名。
    而足球基础比较差的国家如越南,则采取海外青训体系+本土模式探索两条腿并行的发展模式:
    由南首富段元德助力越南足协发起青训计划:其所拥有的嘉莱黄英集团出资和阿森纳进行深度合作,创建了嘉莱黄英-阿森纳JMG足球学院,并由温格选中的拉琛-纪尧姆担任JMG学院青训总监,按照阿森纳的青训教案提供高水平的训练,并坚持前往英格兰拉练,和当地的英超梯队进行高水平的热身赛。此外,阿森纳队也会定期出访越南加强交流,甚至带着科斯切尔尼这样的球星跟越南的孩子们一起训练。同时,越南设立了NPO越南足球天赋与发展基金会,由越南最大的不动产巨头VINGROUP出资,目标是结合越南足球自身的发展模式,培养本土精英。而我国的教练总和呢?
    不足日本的三分之一。
    这种青训教练人才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小球员的技术缺陷。
    举个王大雷的例子:
    在2006年的时候,还是天才少年的王大雷去国米试训。在试训结束之后,国米为他的试训过程递交了一份报告,指出他有200多个毛病。
    他的试训教练,曾经带出过托尔多和布冯博萨里奥说:王大雷拥有无与伦比的敏捷性和力量,当时他拥有成为世界级门将的潜力,但如果他没有好的守门员教练进行指导,会影响他今后的发展。
    再比如武磊,我在武磊为什么总是单刀不进?这个问题下看到过鲁能青训的分析,第一点就是青训的训练问题,导致小技术的运动上有瑕疵,等到年纪大了之后再改就很难了。
    教育除了在技术的培养上,好的青训教练的缺失也会体现在选材问题的偏颇上。
    如申花的温小将就曾经在采访时提到过他是怎样被大连甘井子区少体校的足球队选中的:
    也没那么复杂,教练就是从他们队里找了一个队员,让他跟我比一下20米跑,结果他刚一发令,那个队员可能是发力太猛,滑了一下子,然后我就蹿出去了。其实我的速度也不快,但是因为抢了个先机,结果就赢了,教练就把我招进队里了。除此以外,在很多问及到关于怎么被足球队选上的采访中,速度快、个子高、身体壮都是高频关键词。
    这一方面是选材的局限性,另一方面就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项东西:
    球感。
    而进入体校后,不可避免的,文化课就会拉下——这其实也是我国在体育教育上又一大缺失。
    反观卡塔尔队的崛起:
    2005年,阿斯拜尔足球训练营在多哈成立,目的就是让卡塔尔的孩子们在全世界条件最好的训练场中,接受最正规、最专业的足球培训。
    阿斯拜尔的办学宗旨让最有天赋的孩子得到最好的成长环境。因此,除了大量引入经验丰富的欧洲青训教练和创造与与巴萨、曼联、切尔西、利物浦等世界级球队同年龄阶段的梯队进行交流比赛之后,还规定参加青训营的孩子们必须和同龄人一样上学——只要学习跟不上,哪怕踢球天赋再高,也会被淘汰。
    这其实就是一种非常先进的青训教育理念:
    青训的本质,是对年轻球员文化水平和生活技巧的培养,接下来才是运动科学和教练资格。确保他们即使不能成为顶尖的足球运动员,也能够有足够的能力从事其他职业。
    心态除了技术问题之外,中国队比赛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心态问题。
    当博拉·米卢蒂诺维奇接过中国队教鞭的那一刻起,他就决定要将“快乐足球”的理念传递给国足球员。
    足球应该是快乐的,不要赋予它太沉重的东西。
    这其实也是中国队在比赛场内外遇到的最***烦之一:
    很多看球或者不看球的人,总会被一个理念所困扰:
    能不能赢。
    但是,足球比赛的根本意义在于Enjoythegame——享受足球这项运动带来的乐趣本身,而不是仅仅盯着比分来看。
    这种心态的失衡,容易导致在关键场次当中畏首畏尾,最终更不容易达到预期的成绩。
    所以,这么多年来,只有米卢一个人成功了。
    足球理念最后,我还是想讲一下足球理念的问题。
    虽然作为球迷,我很喜欢将足球的意义拔高。
    但归根结底,足球是什么?
    往小了说,它是一项寓教于乐的游戏——但根本是游戏;
    往大了说,它是一门很赚钱的商业活动,是世界第十七大经济体。
    我一直在说,要搞好足球,有且仅有两条路并行:
    扩大足球人口做大足球联赛但在本质上,我们需要去破除文化属性中对于体育的偏见:
    商业体育的价值是很高的体育从业者也可以是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名片体育的意义不仅仅是拿金牌,更重要的是去享受这项运动本身带给我们的快乐如果我们对于体育的偏见不革除,所有的所谓改革都会变成空中楼阁。
    结语发展足球有且仅有的方法,
    就是把足球正儿八经的当作一项产业来搞,老老实实地普及足球运动、扩大足球产业的盘子,而不是想着把足球当作一个支点,用来置换其它的利益。
    在足球产业中,最难的一件事就是作假——所以足球运动往往也是最为公平的运动之一,也是最没有办法急功近利的一项产业:
    只要认认真真搞联赛、踏踏实实做青训,一定会出成绩;
    不然,就一定会遭报应。
    如果我们不从思想根本上转变对于足球(乃至体育)的认知,对于足球的注意点永远不在足球本身,无法享受足球运动这项魅力、只在乎结果的话,
    那中国足球的春天,
    永远都不会到来。

三、中国足球这么弱到底是什么原因?

    (全文8000余字,谨慎点开)
    用一句话来概括:
    因为中国足球在中国的体育系统中是被抛弃的孤儿。
    足球的起源
    我们首先要理解一点:
    足球运动是社区的产物,是属于工人阶级的。
    现代足球起源于英国。相较于贵族更倾向的网球(所以为什么英国人这么喜欢能够称霸温网草场的费德勒:费德勒的球风更加优雅,温布尔顿本身就是富人区,而温网的著名甜品草莓奶油配香槟更是品牌之一)和板球(无聊),足球是相对应城市阶级和工人阶级的。
    英国的贵族运动之一:板球所以英格兰的国家德比是利物浦和曼彻斯特联——两座自工业革命以来就一直处于竞争的城市。
    英国最早的足球俱乐部就是1855年诞生在谢菲尔德——一个以钢铁闻名的城市(不锈钢的诞生地)——的谢菲尔德足球俱乐部。
    相比于我们的城,英国人至今都更重视自治镇(接近于社区)的概念。
    比如伦敦——事实上分成伦敦城和大伦敦地区:
    伦敦城:即伦敦金融城。
    大伦敦地区: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伦敦概念,是一个由32个伦敦自治市加上伦敦市组成。伦敦自治市包括了肯辛顿-切尔西,哈默史密斯-富勒姆(虽然切尔西和富勒姆主场都在哈默史密斯-富勒姆地区,但传统上切尔西被视作切尔西郡的球队,本地球迷的基本盘是切尔西郡的居民),伊斯灵顿区(地铁有一站叫阿森纳,即以阿森纳命名,临近原主场海布里球场),纽汉区(西汉姆联主场,西汉姆即是纽汉区的一个地点)等等。
    另外,热刺虽然也位于霍洛维,但是冠名托特纳姆是因为俱乐部成立于哈林盖区(伦敦自治区之一)的托特纳姆湿地;水晶宫,位于南伦敦的克洛伊登区,“水晶宫”常指代南伦敦地区;女王公园巡游者,因为一开始的球员出生地大多为昆士柏区(QueensPark)。
    这就是伦敦地区的社区足球文化(也是为什么没有球队叫伦敦队!)
    伦敦球队地图社区文化发展到近代,足球逐渐成为了社区的象征。
    比如与中国职业化同时起步的J联赛,在一开始就主张Hometown制度,即:
    实现将足球俱乐部与地域社会融为一体的目标,打造将体育运动融入民众生活,给人们带来能够尽情享受身心健康和生活的城市也就是说,日本的足球俱乐部从一开始就是和当地社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而商业化程度最高的英超,一直将社区的建设作为联赛发展的重点之一。
    英超有一个名叫“英超社区行动”的活动,就是以英超联盟为指挥中心,号召英国各级别足球俱乐部成为带动社区活动的核心力量。
    根据我在英国做经纪公司的朋友的反馈,英国企业找代言,一般就会从社区培养的体育明星出发。
    天空体育选择了西汉姆联太子赖斯在铁锤帮球迷聚集地附近伯蒙德赛地铁站放置的广告体工队在职业化之前,我国的体育体制沿袭的是苏联的那一套专业体制时代。这一套虽然钱少,但因为全国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体工队,甚至军区都发展三大球,专业运动员的数量事实上比现在多得多。
    最著名的应该就是八一队。
    八一篮球队的兴衰史,也可以看出举国体制在职业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优点是下限高,见效快,计划性强;
    但缺点就是选拔范围窄,且非常的烧钱,最后失去竞争力。
    中国体育的使命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我国的体育事业直到今天仍然秉承着两项特殊的使命:
    通过竞技体育本身来扭转中国人“东亚病夫”的国际形象国家制度优越性换句话说,通过金牌来展现国家实力和中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唯金牌论)。
    所以,直到现在,无论任何商业化或者非商业化的项目,体工队流传下来的“刻苦训练、为国争光”成为了绝大多数中国人来体育项目时的第一价值取向。
    奥运争光计划在88年兵败汉城之后,我国于1995年正式提出了“奥运争光计划”。
    洋洋洒洒万字,基本上可以总结为“小、巧、难、女、少”五字战略,把精力放在那些冷门项目上(就是没什么商业价值的),战略性地放弃竞争度高的。
    其中,有两段话是值得细品的:
    关于男子项目:
    目前我国竞技体育面临着诸多矛盾和问题:总体实力亟待加强,从80年代以来参加3届夏季奥运会的成绩和项目发展水平来看,我国具有夺取金牌实力的项目平均仅有8个大项,进入前3名的小项为60项左右,占奥运会奖牌总数的8%,冬季奥运项目仅有少数小项达到世界水平;运动项目发展不平衡,某些优势项目一直未能走出低谷,男子项目仍然是薄弱环节,篮、排球等重点集体项目队伍萎缩,增加了发展的难度;体育尖子和后备人才严重不足,经费短缺。关于女足:
    优势项目是实现《奥运争光计划》的基本保证,要继续巩固和发展18个国家重点投入项目中现有优势小项和潜优势小项,大力开发若干短期内能够达到世界水平的小项以及女子垒球、女子足球等项目。据统计,我国26个夏季奥运项目中有60个左右优势小项和70个左右潜优势小项,这些小项是我国竞技体育攀登世界高峰的主要力量。从这两段话我们应该可以读出两个意思:
    男子集体运动我们养不起了,你们自己自力更生吧女子足球在短期内是有机会达到世界顶尖水平的,我们干吧于是,足球被剥离出了举国体制,开始职业化的进程。
    但是,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
    在剥离了体工队之后,没有社区文化的中国足球该怎么做青训?
    旧的体系被抛弃,新的体系怎么建?
    谁都不知道。
    加之世纪之交,为了豪赌世界杯各种折腾联赛,导致了假赌黑横行。虽然中国足球历史性地进入了世界杯决赛圈,但是因为甲A联赛的各种怪现状。直接导致了中国足球人才的断档。
    足球的理念如果说在体工队时代,一切竞技体育的理念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为国争光”的化。
    那么,在职业化时代,足球职业联赛的理念到底是什么?
    我先把这个问题放一下不做解答。
    但是,这就是我国职业化联赛始终搞不好的问题症结所在:
    既希望通过市场化的手段甩掉足球这个太过于烧钱的包袱,同时又强制商业俱乐部承载为国争光的责任。
    文化属性经过我长时间在知乎上的观察,我非常确信一点:
    绝大多数中国人并不热爱运动,他们所有对于运动的热爱,仅取决于一点:
    能不能拿金牌。
    而在数千年文化的传承之下,这片土地上的人又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作为最高的价值观。
    在绝大多数人的内心深处:体育是没有用的,练体育的小孩都是不行的,是戏子,是赚不了大钱的。
    对比职业联赛做的比较好的欧美,一个体育明星也可以是城市英雄:
    纽卡名宿阿兰·席勒在目前如此卷的社会大环境下,能有多少家长愿意花10-15年的时间去培养一个将来还不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可以站在顶级联赛舞台的明星球员(只有这两个条件都满足才能勉强回得了本)。如果最终没有办法将运动员作为职业,他错付的一生谁来担责?
    谁都不敢冒这个风险。
    当然,这样的选择在每个个体看来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在如今的足球体系下,如果想要在中国系统性地接受足球训练,就必须要我们思考社会福利和就业等现实问题。
    要接受运动员是否是个职业,除了文化因素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能不能吃饱饭?
    但在我国,由于某些诡异的限薪令存在,一个行业内最顶尖的从业人员也只能拿到税前300万人民币的工资——我们先别管他的水平是不是真的到了300万,但是我相信,成为足球明星跟成为顶级程序员所要付出的努力并不会差太多(只是侧重点不同)。
    而昨天广州队的一纸《足球俱乐部球员定编及薪资标准》更是直接把底薪打到了个税起征点以下。
    在这种情况下,我为什么要去踢球?
    更不要说有大量的中甲、中乙球员根本就拿不到工资这个问题了。
    从事一个职业,不光要看上限,更要看下限和大环境。
    功夫在诗外一方面,中超联赛每年一度16.14亿元的创收(其中商业赞助为6.14亿元,版权收入约为10亿元)和遍布了五大洲96个国家和地区的转播机构、上亿海外观众通过传播了解中国足球联赛使得中超成为了目前中国最有商业价值的体育赛事IP之一。
    但是,同样的,2016赛季全中超近40亿元的亏损也使得大家都在反思:
    俱乐部投中超,到底是为了什么?
    很简单,
    为了中超全中国独一份的置换效应。
    以恒大为例:
    2009年11月5日,恒大于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上市当日,公司股票收盘价较发行价溢价34.28%,创下705亿港元总市值的纪录,成为起于内地、在港市值最大的海外企业。
    在2010年,恒大地产集团以一亿元买断广州足球俱乐部全部股权,属于恒大队的足球时代正式来临。
    到了2014年时,阿里巴巴宣布以12亿元入股恒大足球,占股比例50%,四年的时间里,恒大的股权价值足足翻了24倍。
    而借助恒大队的曝光率,恒大集团先后发展了新能源汽车、旅游、体育、金融、健康养老等多元化业务,尤以2013年的恒大冰泉为“经典”的营销案例。
    在2020年时,恒大集团以操盘金额4097亿、全口径销售金额4138亿元一跃排名《财富》世界500强第152位。
    可以说,恒大集团将中国足球联赛的资源置换效果发挥到了极致。
    因为恒大这样顶级的投机客存在,中超深化了其投机者乐园的标签。
    所有人都在喝着金元足球的血,却没有人关心中国足球的体系到底应该怎么搭建。
    中超公司中超联赛有个很诡吊的现象:
    在疫情前,中超公司是赚钱的(因为版权费的存在),而各俱乐部除了上港都是亏钱的。
    2017年,中国足协资产总额为7.7亿元,各项收入7.6亿元,成本5.9亿元。2018年,中国足协的总资产为10.7亿元,各项收入8.4亿元,成本8.1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足协占中超公司36%的股份。
    在2019年,中超公司在去年总计进账16.14亿元,其中商业赞助为6.14亿元,版权收入约为10亿元。
    按照当时的分配比例,足协从中超公司拿到的收入超过5亿。
    但支出甚至盈利部分足协到底怎么处理的,我确实查不到。
    我们为什么要发展体育事业?行文到此,我们可以探讨这个问题了。
    发展体育运动,到底是为了什么?
    要扶中国足球的贫,就得从根子上扭转中国人对于体育事业的“偏见”。
    本质上来说,体育的存在应该是教育的一部分。
    一百多年前,二十八画生曾经在《新青年上》发表过一篇《体育之研究》
    我摘录其中的几句话:
    体育者,人类自养其生之道,使身体平均发达,而有规则次序之可言者也。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徳智也。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人者动物也,则动尚矣,人者有理性的动物也,则动必有道。肢体纤小者举止轻浮,肤理缓弛者心意柔钝,身体之影响于心理也如是。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筋骨者吾人之身,知识感情意志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适,是谓俱泰,故夫体育非他,养乎吾生乐乎吾心而已。运所宜注意者三,有恒一也,注全力二也,蛮拙三也。第二能生快乐,运动既久,成效大著,发生自己价值之念,以之为学,则胜任愉快,以之修德,则日起有功,心中无限快乐,亦缘有恒而得也,快乐与兴味有辨,兴味者运动之始,快乐者运动之终,兴味生于进行,快乐生于结果,二者自异。如果总结一下的话,在二十八画生眼里,体育有以下几个功效:
    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
    运动之根本,在于“快乐”。
    多拿牌子增强民族自信力,是历史特殊时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最优解;
    但是,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如果永远唯金牌论的话,我国在成为体育强国的路上就永远不会有突破。
    我们应该怎样发展足球?最简单的一句话:
    抛弃功利思维,脚踏实地地按照普世的足球规律走20年,才可能有起色。
    这个普世规律就是:
    扩大青训人口/校园足球人口做大职业联赛简而言之四个字:
    人海战术。
    这是体工队最大的弱点:
    选材范围窄,盈利能力几乎为0,对于足球这种靠人才堆积才能发掘出天才的项目来说,国家财政是不够烧的。
    我们要理解一点:
    足球是蓝星上毫无争议地世界第一运动,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着最深远的影响力,吸引着最多的人口参与其中,拥有着最广阔的选材范围——由此,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就是最高的。
    足球也可以被视作现代足球是体育工业化集大成者,一项真正的全民运动。
    全球范围内的内卷之王。
    扩大青训人口/校园足球人口在扩大青训人口/校园足球人口方面,我一直主张学日本:
    对于日本人来说,足球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以“锻炼体质、快乐教育、培养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为目标的。
    日本的校园足球主要依托于学校足球“部活“来实现——“部活”由教练员和家长共同管理,教练员多为兼职,为志愿者,主教练接受日本体育协会的监督和管理。
    根据地域的不同,日本也会指派当地的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进入当地的中小学进行指导。这种服务于当地社区的实践活动,不仅帮助了中、小学足球俱乐部更好地开展日常训练活动,而且对大学生运动员来说,也有助于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的提升。
    从活动频率上来看,“部活”每周训练在2~5次,周末以比赛为主。每月的活动费为1500~3000日元,确保大多数家庭都能承受。
    从比赛的赛制上来看,因为学生的本职工作毕竟是学习,所以日本“校园足球”的比赛模式以赛会制为主。
    日本青少年足球赛的品目繁多,也保证了各个年龄阶段的小球员拥有足够的比赛机会,同时也促进了俱乐部的梯队建设。如在少年年龄段,有全国少年足球锦标赛及J联盟举办的足球节;在初中年龄段,有高元宫杯全国足球锦标赛、全国俱乐部锦标赛、全国初中学校体育大会、俱乐部青年杯等赛事;高中年龄段则是日本各个学龄段学校联赛发展最为成熟的阶段。同时,也是竞争最为激烈、对抗性极强的“校园足球”比赛。这个阶段主要有高元宫杯全国U18足球锦标赛、日本U18联赛、全国高中足球锦标赛、全国高中综合体育大会等。
    以2020年J3球队秋田蓝色闪电为例,其U12梯队共有08/09/10/11/12年龄段共31名球员,最小的球员为2012年出生的三年级生。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校园足球为日本贡献了近64万注册球员,也培养出了如柴崎岳等大量职业足球运动员。
    我一直在主张中国足球在足球体制上可以学习日本:
    因为相比于曾经学习过的任何一个国家,日本这个国家无论从人种、饮食习惯还是在文化属性上都是最为接近的。
    既然日本能在不到30年的时间内一跃从鱼腩队变成稳定的亚洲一流和世界二流,我们中国人凭什么不行?
    而在扩大联赛方面,我则建议看一看英超是怎么做的:
    英格兰足球金字塔总体来说,英格兰足球建立起来的是约24级的足球联赛金字塔:
    在这个系统中,一共有超过140个不同联赛,包含多于480个组别,近5,300个俱乐部及超过7,000支球队参赛,分层形式的系统在联赛不同级别提供升降级机制,让每支球队均有机会爬到金字塔顶端。
    如果算上业余俱乐部的话,这个数字应该是惊人的102410个——比我国的注册球员还要多。
    这样的层级设计,确保了英格兰的足球系统能够吸引到几乎所有青训产出的、愿意将足球视为自己事业的运动员。
    根据英足总在2021年初撰写的《Timeforchange》来看,这套体系容纳了1410万注册的职业和业余运动员、234551名教练员和27451名裁判——而英格兰境内的人口不过5619万人。
    经济效益从经济效益上来看,仅以英超联赛来看,在19/20赛季创造的总产值为76亿镑、税收为36亿镑、直接创造的就业岗位为94000个。
    总产值单看英超联赛本身。在这76亿镑的总产值中:
    15亿镑来自本土版权和联盟赞助收入14亿镑来自海外版权收入6亿镑来自比赛日收入16亿镑来自俱乐部其他收入除此以外,还有15亿镑的非直接产值和21亿镑的诱发产值
    这些产值一共贡献了36亿镑的税收(22亿镑来自于英超,14亿镑来自于相关产业链)
    直接创造了94000个就业岗位(大部分来源于非直接和诱发影响)
    旅游推动除了英超比赛本身之外,英超还给英格兰&威尔士当地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根据英国旅游局的相关数据显示:
    2011年,外国游客入境足球旅游产值为8.8亿欧元,游客数量为80.8万人次。而到了2019年,英超联赛带动的海外游客入境旅游总产值达到了17亿欧元,入境游客达150万人次,人均消费1075欧元,高出世界平均水平31%。其中,超过2/3的海外游客选择了10月-3月,也就是英超竞争最激烈的月份入境英国旅游。而这52800名游客仅在19/20赛季就带来了4.42亿镑的直接花销:
    此外,英超对于吸引外资用于投资的带动同样明显。阿布拉莫维奇、曼苏尔、沙特主权基金等投资人进入后,除了投资球队增强竞争力,对球队周边基建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低级别联赛支持在上文中,我已经提到了英超有将近29亿的赞助和海内外版权收入,会有相当一部分(约15%)扶持草根联赛和低级别联赛,协助英格兰足球系统良性发展。2012年至今,已经有4.55亿英镑被用于扶持足球金字塔底层的国家联赛。
    截止到21/22赛季,在过去的三年内,英超俱乐部共投入英冠、甲级和乙级联赛的72支俱乐部4660万英镑,用于资助他们在社区开展的公益事业。
    社区建设除此以外,英超对于社区的建设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英超有一个名叫“英超社区行动”的活动,就是以英超联盟为指挥中心,号召英国各级别足球俱乐部成为带动社区活动的核心力量。
    具体有三大目标:
    投资:草根体育设施
    激励:运动参与热情
    支持:教育与职业技能取得的成效有:
    近38万名青少年参与了英超联盟举办的社区活动
    包括20支英超俱乐部在内的161家俱乐部集体加入
    2,131位英超俱乐部的工作人员深入社区与市民互动
    项目覆盖了英国最贫困的地区,占英国城镇数量的30%
    2,115所学校参与了“校园巡回赛”项目在曼彻斯特地区出生的拉什福德,地地道道的曼彻斯特之子截止到19/20赛季,英超联赛在社区基础建设累计投入3.84亿英镑到公共基金,参与了996个人造草皮球场、9459个塑胶草皮球场的建设。
    除此之外,俱乐部在疫情期间也做出了相应举措。以曼市双雄为例:曼城(传统球迷为曼彻斯特市居民)和曼联(传统球迷为曼彻斯特大区居民)以共同名义捐款10万英镑,受捐方是特拉塞尔信托基金,该基金会扶持了超过1200家食品储蓄站。
    而在疫情期间,整个英超联赛累计向英国卫生部门、社区和社会团体捐赠了约3500万英镑,提供了150万份膳食。在抗击疫情中,发挥了体育界的社会公益作用。
    除此以外,英超俱乐部还大量的参与慈善工作(即扶贫行动)。以赫尔城老虎信托为例,在过去三年间,他们一共收到了英超联赛170万镑的资助,用于社区服务工作,并在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期间创造了超过2000万镑的社会价值。
    文化软实力不管你们信或者不信,一个好的商业化足球联赛可以在全球形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除了上文提到的旅游方面的收入外,在海外版权方面,2019/20赛季吸引了32亿观众,直接创造了14亿镑的版权收入。这32亿观众遍及190个国家,在社交媒体上产生了21亿的互动。
    在英国政府的眼中,英超已经成为了一张重要的关于“全球英国”的名片。
    联赛使命从英超联赛来看,成功地完成了三项使命:
    对内
    改善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对外
    增强国家软实力结语作为世界第一运动,足球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是其他任何运动都难以与之相抗衡的。
    发展足球有且仅有的方法,
    就是把足球正儿八经的当作一项产业来搞,不要想着在足球身上置换其它的利益。
    在足球产业中,最难的一件事就是作假——所以足球运动往往也是最为公平的运动之一,也是最没有办法急功近利的一项产业:
    只要认认真真搞联赛、踏踏实实做青训,一定会出成绩;
    不然,就一定会遭报应。
    如果我们不从思想根本上转变对于足球(乃至体育)的认知,永远想当然地以为中国足球天然应该等同于中国的综合国力。
    那么我劝你还是不要关注中国足球来得好。
    如果我们对于足球的注意点永远不在足球本身,无法享受足球运动这项魅力、只在乎结果的话,
    那么最现实的方法,
    就是直接彻底放弃足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20230712@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Li2023071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