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岛战争阿根廷为什么会输「」

马岛战争阿根廷为什么会输

一、82 年英阿马岛海战具体的战争过程是怎么的?

    1982年4月,南美国家阿根廷和欧洲国家英国,爆发了举世闻名的马岛战争。结果,在家门口作战的阿根廷,干脆利落输给了远道而来的英国。有人纳闷,英国距离马岛有上万公里,他们的飞机和舰船半路不休息?飞到马岛也没油了。
    这就要提到阿森松岛在英国获得马岛战争胜利所起到的作用了。
    阿森松岛在哪?南美洲与非洲隔着浩瀚的南大西洋,阿森松岛就位于在两大洲之间的海面上,面积89平方公里。再具体点,位于巴西累西腓和安哥拉首都罗安达的直线中间偏东位置。
    套路万年不变。早期的海上马车夫,葡萄牙人航海家达诺瓦首先“发现”了大洋深处的阿森松岛,时间是1502年5月3日。可能是没记住阿森松岛的方位,一年后,另外一个葡萄牙人阿尔布开克也声称自己发现了该岛。西方有个宗教节日叫耶酥升天节,阿尔布开克就以这个节日给小岛命名,翻译过来就是阿森松(Ascension)。
    葡萄牙只是“发现”阿森松岛,真正有效利用的是英国。1815年,阿森松岛成为英国海军一个基地。早期,阿森松岛隶属于南非殖民地,可距离南非实在太远了。1922年,阿森松岛和“邻近”(一千多公里)的圣赫勒拿岛组成一个殖民地。
    圣赫勒拿岛,就是英国关押一代枭雄拿破仑的地方。
    地球人都知道英国和美国的关系。二战时的1942年,阿森松岛成了美国陆军工兵部队的空军基地,起名为怀德威克。
    美国在怀德威克基地的军事存在,等于在非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南大西洋砸进一根大头钉子。有不听话的,美军就近修理
    不过,美国会给自己的军事存在披上一层“科学”的面纱,说我们在岛上主要是发射气象火箭,为周边提供气象服务。美国嘴上是这么边,但在1967年建立了一个导弹、航天跟踪站……
    英国嘴上也是这么说的。196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岛上建立了卫星中继站,看上去确实是民用。和英国存在马岛争议的阿根廷也信了。到了1982年,阿根廷才发现上当了。
    英国是不承认马尔维纳斯岛这个名字的,他们叫福克兰群岛。不过,阿根廷有底气把英国人从马岛赶出去。除了阿根廷自认为武器不比英国差,就是英国本土距离马岛太远,鞭长莫及。当然,前提是英国不动用在阿森松岛上、由美国控制的怀德威克基地。
    没办法,英美一家亲。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军正式向马岛进攻时,美国在第一时间就对英国说:兄弟,怀德威克基地你随便用,免费。
    英国正在长途奔袭以及海上运输线过长而发愁,从英国到了马岛也将成强弩之末。美国兄弟帮忙,英国就解决了中间基地的问题。阿森松岛距离英国本土5120公里,距离马岛5600公里,英军正好可以在阿森松岛歇脚。
    英国虽然距离马岛远,但建立了三级跳远似的三个基地:本土的后方基地,阿森松岛的中间基地,以及南大西洋的南乔治亚岛前进基地(马岛东南)。英国经济本就发达,战争后勤能力强大。通过阿森松岛的跳板功能,可以源源不断供给在马岛海域作战的英军。
    有了阿森松岛怀德威克基地,从英国本土运来的各种军用物资先运到阿森松岛,再装上补给船奔赴马岛。而英军很多部队都在阿森松岛进行登陆马岛的演练,以及英国商船改造成军事用途,都在阿森松岛进行改装。
    你想想,在武器装备上,阿根廷本就不如英国。阿根廷最大的优势就是英国距离马岛太远,可英国有了阿森松岛,阿根廷仅有优势的也消失了。再加上法国在卖武器的问题,把阿根廷坑的太惨,阿根廷不败才怪。
    马岛战争后,阿森松岛在英美看来,依然具有重大战略威慑作用。阿森松岛卡在南大西洋的要害位置上,控制阿森松岛,就能战略威慑南大西洋不听话的小朋友,包括南美洲、非洲。英国现在国力衰弱,虽然阿森松岛属于英国,但主要是美国用于军事用途。所以,阿森松岛上的居民并不多,只有一千多人。
    更多历史地理文章,请订阅微信公号,地图帝

二、英阿马岛之战阿根廷为什么会输掉?

    马岛之战以阿根知廷失败而告结束。与万里征战的英军相比,在家门口作战的阿军道有大批的士兵缴械投降。装备不如对手、作战指挥有误,除了这些一专眼即可看见的原因外,阿军士气不如英军属高涨、斗志不如英军坚定,也是一个容易找到的原因。

三、马岛战争阿根廷为什么敢跟英国开战?

    有三点:
    1.迫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压力;
    2.自信于祖上曾经的「阔绰」程度;
    3.地理位置上阿根廷占据优势,而英国远在13000公里外。
    在世界足坛,有几对著名的生死冤家,就是「一见面就杀得分外眼红」的那种,比如英格兰队和德国队,巴西队和阿根廷队,中国队和日本队或许也算。
    但在这些「冤家」中,仇恨最深的,是英格兰队与阿根廷队。这两支球队虽然远隔重洋,却是生死之敌,这一切的起因,是1982年两国之间的一场战争,那场二战后规模最大的海战。
    1 1982年4月2日,凌晨。
    位于南大西洋的英属马尔维纳斯群岛首府斯坦利港附近,出现了大量荷枪实弹的阿根廷士兵。
    在夜色的掩护下,阿根廷士兵直扑位于斯坦利港的英国总督府——在那里,英国全部的守军加在一起,也不到200人。
    面对如此巨大的实力差距,英国的总督很快无条件投降。
    天色放亮之后,一面5米长、3米宽的阿根廷国旗在斯坦利港徐徐升起,而被降下的英国米字旗,被送到了英国驻阿根廷大使馆。
    阿根廷宣布对马尔维纳斯群岛行使主权。
    阿根廷国内一片欢腾。
    英国举国震惊。
    刚刚上任没多久的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急忙四处奔走,呼吁双方坐下来谈判,不要诉诸武力。
    但一切都是徒劳。
    一场二战后全世界最大的海战,就此拉开帷幕。
    2 先来说说这岛——马尔维纳斯群岛。
    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位于南大西洋,由7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12200平方公里。
    马岛被发现和占有的历史,一直存在争议。
    葡萄牙人和荷兰人都声称是他们当年先发现了马岛,然而法国人在1764年先在马岛上建立了居民点,但在一年后率先定居的却是英国人。而且麻烦的是,西班牙人在1767年向法国人买下了全部居民点,并在1770年将所有外国人都驱逐了出去,不过,英国人一直不承认西班牙的占领。
    1816年,阿根廷人也加入了进来——这一年,他们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中独立,所以宣布应该「继承」西班牙的领地。
    但英国人根本不买账。1833年,英国人用武力驱逐了在马岛上的所有阿根廷人,宣布正式对马岛进行殖民统治。事实上,英国人从来不使用「马岛」这个称谓,他们一直称之为「福克兰群岛」——至今在他们的历史书和官方文件中仍这么称呼(在下文中我们还是统称「马岛」)。
    在漫长的纠纷中,其他国家都陆续退出了,只剩下英国和阿根廷对马岛争执不下,并在二战后将这个问题交给了联合国。
    阿根廷除了强调「继承于西班牙」之外,最理直气壮的理由是,马岛离阿根廷只有500公里,但离英国有13000多公里,它到底属于谁,不是一目了然的吗?而英国也有自己的理由:我们自1833年开始,就对马岛进行了「公开、持续、实际的拥有、占领和管理」。
    简单来说,阿根廷的理由就是「离我家近」,而英国的理由是「自古就是我家的领土」。
    这笔账从20世纪50年代一直算到80年代初,依旧算不清。
    时间到了1982年的时候,阿根廷先等不及了。
    3 于是就要来说说阿根廷了。
    阿根廷实在是一个一言难尽的国家——其祖上曾经的「阔绰」程度,令人咋舌。
    阿根廷的国土面积为美国的1/3不到,人口只有4000万出头,但人均可耕地面积是美国的2倍。上帝给了阿根廷太多的馈赠,绵长的海岸线、优质的草原、丰富的淡水,以及大量的矿藏资源,所以阿根廷又被称为「世界的粮仓和肉库」。
    20世纪之初,阿根廷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经济总量排在全世界第八。那时候阿根廷的人均收入比欧洲的老牌帝国主义德国和法国还要高,且贫富差距很小——欧洲人当时形容一个人富有,用的比喻是「像阿根廷人一样有钱」。
    这从当时的两个称号就可以看出来: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被称为「南美洲的巴黎」,而这个国家被称为「南美洲的美国」。
    但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代」,阿根廷的经济就开始疲软了,到了40年代,更彻底进入了南美洲诸国特有的「军人独裁」模式,贝隆将军的统治在短时间内给阿根廷带来一阵复兴,但随即还是掉头向下。
    几经沉浮之后,到了1981年,阿根廷的国内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那一年,阿根廷的通货膨胀率为600%以上,GDP下降达11.4%,制造业产量下降22.9%,薪资增长却只有19.2%。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上下反对声音四起,要求本来就实行残酷独裁统治的军人政府下台。当时的独裁总统加尔铁里绞尽脑汁之后,只能想出一个办法来转移视线。
    贝隆将军和他的妻子贝隆夫人。那首著名的歌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Don'tCryForMeArgentina)即为她而写
    什么办法?对外发动一场战争。
    加尔铁里的目光,很快就落在了一直存在争议的马岛上。
    阿根廷自认还是有点底气的。
    因为祖上曾经阔过,所以阿根廷当时的军事实力,在南美洲仅次于巴西,人称「南美小霸王」:陆军大概有近20万的正规军,空军拥有从法国进口的「幻影」战斗机以及「超级军旗」战斗机;海军除了各类舰艇外,还有一艘配备弹射器的正规航空母舰「五月二十五日」号(以阿根廷国庆日命名)——当时拥有航母的国家,屈指可数。
    再加上马岛在地理位置上是对阿根廷如此有利,所以加尔铁里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将「收复马岛」作为挽回国内形势的最大筹码。
    就在阿根廷部队顺利占领马岛之后,事情的进展正如当初加尔铁里所预料的那样:阿根廷的国内一片欢腾,所有的反对党都宣布支持加尔铁里政府,连当初反对独裁的政党也高呼「加尔铁里万岁」;全国上下的男性青壮年在征兵处排起了长队,誓死要为国出征,保卫马岛;总统府外一直有人集会游行,高呼爱国口号,表态全力支持。
    阿根廷时任总统加尔铁里,在当总统前是阿根廷陆军总司令
    所以,加尔铁里的计划离成功只差最后一环:远在13000公里外的那个已经垂暮的大英帝国,不会反击。
    4 该轮到英国出场了。
    20世纪80年代初的大英帝国,早就没有了当年领土占到地球陆地总面积25%的「日不落帝国」的风采。一战和二战巨大的创伤让英国一蹶不振,由当年是美国的「老大哥」转而成为「小跟班」。英国国内的经济形势也很不乐观,国防实力更是衰退严重。
    但是,英国有一个上任三年不到的首相,还是位女性。她就是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
    当阿根廷派部队攻占马岛的消息传到国内时,英国举国震惊。有一种说法是,在撒切尔夫人上任之前,英国政府已经有意把马岛归还给阿根廷了——毕竟离英国本土太遥远了,鞭长莫及。
    但是,阿根廷不宣而战,却把「铁娘子」撒切尔夫人给惹毛了。
    当时撒切尔夫人的日子也不好过。她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把很多党派和势力都给惹火了,民众对她这一届政府的支持率长期走低,而英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也日渐衰落,雄风不再。
    如果说阿根廷发动战争的目的是转移国内注意力,那么撒切尔夫人同样有这样迫切的需求。
    在最短的时间里,撒切尔夫人就做出了决断:坚决还击!
    撒切尔夫人做这个决断,也是顶着巨大压力的。
    昔日威震全球、纵横四海的英国皇家海军,在20世纪80年代只剩下了两艘航空母舰。其中一艘老迈的「竞技神」号是二战后建造的,已经服役快40年,准备卖给印度了;另一艘是刚刚服役的「无敌」号轻型航母,准备卖给澳大利亚海军做旗舰。这两艘航母没有一艘吨位超过2万吨,并且连弹射器都没有,只能垂直起降作战半径不大的亚声速鹞式战机。
    撒切尔夫人接受英国媒体采访,努力让英国人觉得丢失马岛是「一种无法忍受的耻辱」
    但即便只有两艘根本不适合远洋作战的轻型航母,撒切尔夫人仍然力排众议,说服各方反对势力,坚决出兵。
    而英国国内的爱国热情同样被激发了出来,年轻人同样走上街头,强烈支持撒切尔政府出兵收复马岛,一些商业邮轮甚至立刻终止与乘客的合同并赔付,然后清空舱房用来运送英国士兵。
    在出征的部队里,有一个飞行员的身份只有海军司令和军事当局才知道,他就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第二个儿子安德鲁王子。英国王室曾对安德鲁参战大为震惊,试图施加压力让海军司令阻止他成行,但安德鲁还是不顾反对,成了海王直升机上的一名战斗人员,并且在战争中表现不俗。让英国王室欣慰的是,安德鲁最终毫发无伤地返回国内
    英国作为一个老牌军事强国的底蕴,在这个时候就显露了出来。

四、82 年英阿马岛海战具体的战争过程是怎么的?

    对双方军队实力的分析和海权在这场战争中的作用、结果对当今的影响和教训、英军整个战时动员体系的情况,越多越好,谢谢。

五、马岛战争阿根廷为什么敢跟英国开战?

    1.战争可以转移国内经济政治等矛盾,和英国发生战争后,阿根廷国内矛盾转移到国家矛盾,国内舆论不会关注阿根廷国内各种经济和人权问题,把焦点放在与英国的领土争端,这也是法西斯国家因为经济危机而发动战争的原因。
    2.发动战争的国家都会认为自方为强势一方,朝鲜发动朝鲜战争,快要占领韩国的时候,美国插入了,从而朝鲜失败了。阿根廷也是一样,认为马岛英军根本不是阿根廷的对手。原因是英驻马军仅有一万人,阿军有几十万军队,英国又离马岛万里。
    为什么阿根廷输了?
    1.阿根廷根本没有想打一场硬仗,只是想转移国内矛盾。
    2.阿军战略部署失败,完全没有想到英国会如此重视,毕竟英国也处于经济危机中。没有想到美国会帮助英国,他们想当然认为美国会保持中立。也没有想到法国也会支持英国不提供武器。
    3.没打过仗的阿军在战争准备和阿军素质都远远落后于英国。
    以上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20230712@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Li2023071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