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安徽2023年高考一分一科表揭晓!

   刚刚,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安徽省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考生成绩分档表(含加分)。分档表显示:文科655及以上22人理科695及以上31人。具体如下:

安徽

安徽

安徽

安徽

安徽

安徽

   一、志愿填报时间安排

安徽

二、考生填报志愿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认真做好准备工作

   1.认真阅读志愿填报权威资料。认真阅读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编印的《2023安徽普通高校招生报考指导》(以下简称《报考指导》)、官方渠道发布的2023年安徽省高考考生成绩分档表,详细了解各高校在皖招生计划、近年录取情况等相关信息。然后根据成绩单上的排名(位次),找出目标院校近几年的录取位次,同时参照今年各高校相应批次招生计划数,进行对比,进行合理预测,确定拟报考院校范围。不要迷信非官方渠道的所谓“权威数据”“大数据分析”。

   特别提醒,考生和家长要认真阅读《报考指导》中“考生填报志愿必读”、第一部分“填报志愿注意事项”、第二部分“说明”和第三部分相关类别的“注意事项”,了解志愿填报的规定要求、关键节点的时间安排、录取批次的设置、投档规则、计划安排、报考不同类别院校或专业的不同要求等。

   2.查阅相关高校招生章程。考生和家长还可以访问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https://gaokao.chsi.com.cn/)或相关高校官方网站,查阅拟报考高校的招生章程,准确了解有关高校具体的招生政策和报考条件。不同高校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录取规则是不太一样的,对不同院校和专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因条件不符而被退档。

   (二)重点考虑相关因素

   2.院校综合情况。考生在选择院校时,可访问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或各高校网站查阅2023年招生章程,对初步筛选出来的院校进行全面了解。深入了解学校的办学性质、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学科专业建设、办学地点(校区)及收费标准等信息。

   3.专业和就业。专业选择上,考生既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也要考虑将来的学习深造或职业规划,更需根据国家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慎重对待所谓“冷”“热”门专业,综合分析、理性判断、科学选择。

   4.招生专业的特殊要求。部分院校的某些专业有特殊要求,比如有的专业对身高、视力、色觉等身体条件方面的特殊要求,考生应及时登录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网站查询本人《安徽省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考生体格检查表》信息,了解本***检情况;有的专业对考生单科成绩有要求,外语外贸类专业对外语成绩有要求;有的专业明确只招有专业志愿的考生,还有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院校(专业)或独立学院、民办院校学费较高,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此类信息均需引起重视,通过查阅招生院校章程等获取。

   (三)准确把握平行志愿投档规则

   我省大部分批次都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平行志愿投档遵循的原则是:“分数(位次)优先,遵循志愿,一次投档。”考生在填报平行志愿时应注意:一是准确定位,合理填报。同一批次的几个平行院校志愿不宜全部填报同一层次(投档最低分相近)的学校。平行志愿院校之间应适当拉开距离,保持一定的梯度,且应选好保底院校,以免滑档。二是根据意愿,合理排序。平行的院校志愿也有先后顺序,一般按照排名从高到低排列;同时,考生在合理选择报考院校的基础上,也可将自己最希望就读的院校排在前面。三是专业志愿,慎重填报。填报志愿前应仔细阅读院校招生章程,提前了解院校录取规则、专业限制(报考)条件及往年各专业录取情况等,并结合自身成绩、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慎重选择专业。特别要高度重视“专业服从志愿”,避免因盲目不服从专业调剂,而导致被院校退档。

   今年的《报考指导》已为考生提供我省近三年的在皖招生高校投档人数、投档最低分和名次。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参照院校近几年的录取最低排名情况,灵活运用“冲、稳、保”的策略,进行分析、比较,保持院校之间适当梯度,审慎选择好平行志愿。

   (四)审慎规范填报志愿

   考生要注意不同类别、不同批次志愿填报时间及填报要求。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各科类、各批次志愿(含录取期间各批次征集志愿)均通过网络分时段填报,请留意《报考指导》、考生准考证上公布的志愿填报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携带相关证件到指定地点上网填报,一旦错过,将无法补报。

   考生在正式填报志愿前,应选好意向填报的院校、专业,填好《志愿预填表》。填报时,对照《志愿预填表》将相应信息录入系统并仔细检查确认无误;网上点击“信息提交”确认键前,要仔细核对所填院校的批次、类别,确认填报的院校顺序是否正确,院校、专业代码是否准确。志愿信息一旦在网上正式提交,任何人都不得修改。

   志愿填报的整个过程应由考生本人完成,不得交由他人代办。考生一定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考生号、身份证号和登录密码,防止个人信息被无关人员获取,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网上志愿填报完毕后,要现场打印志愿确认表,由本人签字确认。

   (五)识别防范各类骗局

   高考分数公布后,诈骗分子会利用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设置种种骗局,如发送虚假链接设置查分骗局、“补助金”骗局、谎称有关系可以获得补录名额或者“内部指标”,冒充“权威专家”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利用中介或网站、APP等对考生进行志愿填报指导骗取钱财等等。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注意甄别,要通过官方网址进入查询页面,填报志愿切勿轻信中介机构,对于高收费的志愿填报指导更要提高警惕,勿让骗子趁虚而入。

   三、相关咨询活动

   (一)6月10日上午8:00起,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已开通10路咨询热线。从6月24日起,热线电话接听时间将延长到晚上10点,具体时段安排已在省考试院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公告。

   (三)省教育厅将继续组织开展“网上咨询周”和省教育厅、省考试院领导在线咨询答疑活动。其中,本科院校网上咨询周时间为6月24日至7月4日,专科院校网上咨询周时间为7月4日至7月9日,每日咨询时间段为9:00至18:00。

   (五)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党总支将继续组织开展高招系列志愿填报咨询“送服务进基层”活动,到部分市、县中学进行“面对面”的志愿填报咨询辅导,请大家留意当地的招生考试机构或高中学校的通知。

   快往下瞧

   都有哪些高考骗术

   各位家长和同学们要提高警惕

   谨防上当受骗!

   骗术一:

   高考分数尘埃定修改成绩不可能

   诈骗方式:高考结束后,骗子利用家长“熬”不住的焦躁情绪作案,声称有渠道可以提前查询或者修改分数,以低价售卖、缴纳保密金或通过短信发送木马链接,填写考生身份信息、号、短信验证码等方式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1.考生及家人查分时,应认准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及查分网址,不要轻易点击手机短信中来历不明的链接,更不要输入信息。

   2.成绩一旦公布即尘埃落定,对自己成绩有异议的考生可以通过官方渠道复查试卷,但直接修改成绩肯定是天方夜谭。不法分子抓住考生求学心切的心理设局诈骗,切勿上当。

 

   骗术二:

   提前录取莫轻信官网查看最保险

   诈骗方式:骗子冒充某大学招生办,打电话给受害人,称因艺术类院校提前招生,受害人的录取状态为"自由可投",如果想被学校录取,需提前交纳学费,否则有退档无法录取的风险,受害人被唬住,从而被骗。

   警方提醒:提前批次录取主要针对军事、国防、艺术类院校考生,录取工作全部实施异地远程网上录取,由专门的计算机系统按志愿和投档规则投档,不受任何人为因素影响。对于收到的任何以招生为由的电话短信都不可信。考生可通过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录取信息,切不可“病急乱投医”,以免上当受骗。

 

   骗术三:

   内部指标空虚有军校招生标准同

   诈骗方式:骗子冒充某军校招生办主任的电话,称学校有"内部招生指标",如果受害人的孩子想上军校,得先交保证金,为打消受害人顾虑,骗子还通过QQ或微信给受害人看了仿造的学校招生公文,受害人深信不疑,当即交付保证金,从而被骗。

   警方提醒:军校招生与其他地方高校招生一样,有严格的程序和规定。军校招生没有"内部招生名额"的说法,缴费是诈骗的最终目的,考生及家长不要上当受骗。

 

   骗术四:

   艺术类招生种类多不可轻信假承诺

   诈骗方式:艺术类招生种类繁多,投档排序规则和操作程序复杂,加上省外艺术类招生计划要根据生源情况在全国范围进行调整,致使录取持续的时间较长。骗子抓住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利用录取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从中运作“帮忙搞定”,或以“不交钱就不录取”、“不交钱就退档”威胁考生和家长,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警方提醒:艺术类招生,均有严格的分数线等条件限制和统一投档等招生程序,不会游离于国家体制之外。考生可通过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录取信息,以免上当受骗。

 

   骗术五:

   高等教育形式多火眼金睛分类别

   诈骗方式:骗子故意混淆网络教育、成人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上重点大学。入学后才发现就读的根本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而是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等形式的教育。

   警方提醒: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多样,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也是高等教育的形式,但跟普通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入学门槛相对较低。骗子最容易在这个问题上打"擦边球",考生和家长拿到录取通知书后,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进行录取信息比照验证,对招生高校的办学类型进行确认,避免上当受骗。

   骗术六:

   助学金正规申请防骗信息别外泄

   诈骗方式: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考生身份信息后,假冒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等身份,以符合“奖学金”或“高考补助金”资格为由,骗取押金或手续费。

   警方提醒: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不要随意透露家人姓名、电话、职业等相关信息,坚持做到不透露、不相信、不转账。

   防范要点

   1、考生收到录取信息确认表或录取通知书后,应登录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核查,也可到市、县(市、区)招办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

   2、可向教育主管部门了解学校的办学资质、招生资格等,如有条件也可以实地去参观、查看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周边环境,从多种途径了解该校的师资力量和办学成果。

   3、如有招生人员联系考生或家长,请多加留意,看前来招生人员的承诺是否与国家招生政策相悖。任何违背国家招生政策的承诺,都存在诈骗风险。

   4、国家规定严禁收取与录取挂钩的任何费用,凡是存在违反国家规定的收费行为或另行收取中介费、活动费的行为,都要认真考虑,谨防上当受骗。

   5、我国高考实行“阳光工程”,各高校的招生计划都向社会公布,所谓的“内部指标”都是骗局。

安徽

文章来源:安徽之声,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20230712@g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合作:Li20230712@gmail.com